3·15又快到了 警方提醒:这些消费陷阱要擦亮眼睛

发布日期:2017-03-14 10:50 来源:中国宁波网
字号:
分享: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就要到了,《警周刊》在此搜集了宁波警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典型警情案例,大家如再次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擦亮眼睛,并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避免上当,保护好属于我们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商场交易篇

  如今市场上有许多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花尽了心思,在交易过程中动了不少小脑筋。有的更是像变戏法似的以假乱真,忽悠得消费者团团转。

  二手手机当新机卖

  去年底,家住鄞州潘火的市民陈先生打算尝试用下苹果手机。他进入自家小区对面的手机一条街,对比了价格昂贵的iPhone7手机后,购买了一台性价比更高的全新iPhone6s plus手机。今年1月中旬,手机出现质量问题,陈先生将手机送修,售后人员拆开手机后发现该手机之前有其它维修记录,并向陈先生出示了维修证明。

  对此,陈先生来到购买手机的店内要求退货并赔偿。遭到店老板的拒绝后,陈先生随即向潘火派出所报了警。民警立即联系了工商人员,后者调查发现陈先生反映情况属实,经过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手机店卖家给予陈先生一定赔偿。

  警方提醒:店家把翻新机作为新机销售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店家赔偿。当消费者在怀疑买到翻新机的时候,应该对手机做一个鉴定,证明手机的确是翻新机,并且保留发票,证明店家是按照新机的价格销售该机,然后拨打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12315进行投诉。

  “保健品”专骗养老钱

  市民周阿姨从三年前开始不断往家里买保健品,迄今已花掉了13万元。周阿姨如此钟爱保健品,源于三年前的一次“公益活动”。当时,她在小区楼下看到有义工给老人们免费体检、量血压,体检过程中她告诉对方自己有心血管疾病,得到了对方的诸多“建议”。然后,她按照对方的提议试着吃了一段时间保健品,觉得有一点效果。结果,这一吃就是三年,周阿姨花掉了13万元养老钱。今年,周阿姨的女儿实在忍无可忍报了警,警方发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原来是一堆“三无”产品,周阿姨的养老钱被骗子骗光了。

  警方提醒:打着科技幌子推销“三无”产品、以抽奖名义推销产品、靠打亲情牌高价推销保健品等,均是此类诈骗的惯用手段。老年人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送出去。自己拿不定主意时,可以找孩子征求意见,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

  网络购物篇

  由于网络购物具有价格低廉、送货上门、品种丰富等优势,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相对于出门买东西,很多人更加依赖于网购这一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但同时网购也面临诸多风险。

  微信集赞不是馅饼是陷阱

  前几天,家住邱隘镇的王女士在家中上网看到一家微店在搞一个“集赞送礼”的活动,活动的奖品非常有诱惑力:集满68个赞并交298元配置费即可送iphone7手机一台。王女士非常心动,拿出手机立马添加了该微店,随后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微店商家转了298元配置费,并在朋友圈转发活动内容后集满了68个赞。但在她向商家要求赠送手机后,微店却将其微信拉黑,这时王女士才知自己被骗。

  警方提醒:如今,在微信朋友圈里,集赞送礼的活动人气很旺。我市不少商家也开始流行一股“赞营销”的热潮,然而许多“赞营销”确实存在着噱头多、承兑少等问题。因此,市民碰到涉及资金支付的微信集赞送礼品的活动,一定要小心,一般来说真正的微店集赞活动是不会要求付钱的,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

  商品言不符实无从退货

  同样遇到微商,新晋妈妈小江也是遇上了一次不开心的购物。小江的宝宝刚满周岁,平日里各种母婴用品大多都是她从网店里淘来的。最近,她通过朋友介绍加了微商小梁的微信,从小梁那里给孩子网购了一双学步鞋。

  小江收到货物后却发现,这款鞋的鞋底非常滑,孩子穿上后经常滑倒,和宣传文字介绍严重不符,并没有其所说的防滑性能。小江要求退货退款,但是小梁以穿过鞋子一周为由拒绝了小江的要求。

  警方提醒:如今微商越来越普及,朋友相互介绍的陌生朋友圈,往往没法得到质量及售后保障,有很多卖家一看形式不对便直接拉黑买家,让买家无从联系。遇到此类情况,各位买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追回货款:整理好被骗的打款资料,和骗子的聊天记录,支付宝账号名字,然后向警方报案。

  冒充买家改址劫货

  鄞州五乡一淘宝卖家张女士在淘宝网卖高端化妆品多年,不久前,有人通过网络平台在她的淘宝店中拍下了近5000元的化妆品。交易没过多久,一个陌生账号便联系了她,自称是买化妆品的顾客,想修改收货地址。

  因为对方能说出详细的购物信息,张女士没有怀疑,当即按照对方新地址发了货。然而,几天后,她却接到顾客投诉,称没有收到货。张女士当即查看物流信息,发现已经签收。于是她立即拨通报警电话。民警联系上顾客后,对方表示自己从来没有让张女士更改地址,而且他在该购物网站上也仅有一个账号。张女士这才发现原来是遇上骗子了。

  警方提醒:“因买家在交易过程中经常会修改收货地址,并且在网店确实有真实付款,一时间事主难以辨别真伪,容易被骗。”办案民警说,以往的诈骗多针对买家,而随着此类诈骗的增多以及警方在防范方面的反复提醒,买家们的防骗意识增强了,骗子就开始向卖家实施诈骗。因此,广大网店从业人员应提高对此类诈骗手段的识别能力及防范意识,尽量通过淘宝旺旺聊天软件与买家取得联系,不要轻易相信淘宝网之外的聊天交易,并留下证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