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34247248/2017-110590
文件字号: 镇政办发〔2017〕10号 主题分类: 医药卫生管理
成文日期: 2017-01-25 体裁分类: 通知
体裁分类 通知 服务对象 个人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有效性 有效 规范性文件编号 BZHD01-2017-0001

印发关于深化镇海区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017-01-25 15:20 来源:区府办
字号:
分享: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关于深化镇海区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25日

关于深化镇海区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及全国、省市推进医改相关精神,本着“群众得实惠,发展可持续”的原则,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进一步深化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区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全区人民群众享受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特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一是整合优化全区医疗资源。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域内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将区人民医院打造为区域医疗中心,“十三五”期间争创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优化招宝山街道片区医疗资源,以龙赛医院与区中医院为龙头,招宝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整体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争创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将区炼化医院打造成区域职业病诊治中心和化工急救中心。二是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推进“牵手工程”、双向转诊工作,实现“双下沉、两提升”;建设全区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心电诊断中心、集中消毒供应中心等平台。三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妇产科、口腔科、消化内科、中医儿科等重点学科建设。两个评审会期内,争取创建3个以上市级重点学科(重点扶植学科),争取创建2至3个浙江省县(区)级医学龙头学科。四是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区域中医药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中医院基础设施、基层医院中医馆、站点中医区域建设。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等,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五是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支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满足区域居民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协调发展,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率。

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院长选聘制。根据省、市医改精神,结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逐步淡化公立医院院长行政级别,实行医院院长聘任制,试行院长目标年薪制。二是提高公立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落实公立医院聘请会计师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院收支预算管理,推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制定临床路径并加强管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三是加快智慧健康建设。建成一套能为全体居民健康“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实现“医卫协同、医医协同、医患协同、医管协同”。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提高医卫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加快“网上医院”建设,实现“足不出户看云医、不出社区(乡镇)看名医”。

三、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将现行公立医院编制使用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合理核定各家公立医院人员规模,全面推行职称评聘结合制度。二是实施工资总额控制制度。按照行业分类调控政策,结合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工作负荷、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动态调控绩效工资总量核定,按区基准线水平的60%比例内浮动,并与院长考核挂钩,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搞活内部分配。三是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引导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方向。定期组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院长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以及院长绩效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四是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按照“突出实绩、重在公益、总量控制、自主分配”的基本原则,把绩效考核与各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有机结合,建立动态、竞争的激励机制,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健全医疗机构运行新机制

一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明确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服务功能定位,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就医格局。公立医院主要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二是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扩面提质增效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依托社区综合管理网格平台,将家庭医生服务以网格为服务单位,实现无缝隙的健康服务。探索提供差异化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三是加强医防结合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以“大健康”为理念,以健康镇海建设为抓手,优化防治策略,加快推进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四是加快医养结合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医养结合,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签订健康服务协定,积极支持养老医疗服务。

五、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着眼于医院未来发展和名院名科打造,不断优化卫技人员结构,配强临床重点学科、重要科研项目的人员力量。二是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与上海、杭州等地上级医院合作,加强柔性引才力度,同时以师带徒结对形式,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鼓励和支持卫技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和学术科研活动。三是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人才考核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建立以“优质多奖、责重奖重”和“向一线优秀人才和重点学科带头人倾斜”的卫技人才优质长效奖励机制,纳入区卫生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镇海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四是加强医院管理队伍建设。实施名优院长战略,加强下属单位班子建设,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选优配强“一把手”。加强管理干部、后备干部研修和短期培训,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设复合型管理队伍。五是不断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行业风气。

六、落实政府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调整充实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重点指导。同时加强卫生计生局医改工作经办机构建设。二是强化部门协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坚持医改工作“一盘棋”思想,编办、发改、财政、人社、民政、卫计等相关成员单位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镇、街道加强对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三是加大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支持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出台消化公立医院亏损的相关政策,建立刚性投入机制。保障对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符合政策规定人员经费的补助。支持对学科合作建设的投入。加大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力度,扩大与上海、杭州等地上级医院、重点科室的合作,区财政对各类合作经费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给予补助。继续落实公立医院符合规划要求的基本建设、符合配置要求的设备购置补助,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明确区级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投入由区级财政单独安排。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的培树,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建立完善医疗责任和意外保险制度,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切实增强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为全区深化医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本意见自2017年1月25日起施行。

镇政办发〔2017〕10号(印发关于深化镇海区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doc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