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火了 中医:这是技术活,有颇多讲究
里约奥运会上,“飞鱼”菲尔普斯等众多国外运动员身上的“圆斑”(拔罐印)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也让无数人见证了中医已然火出国门的事实。日前,记者从区中医医院、龙赛医院等了解到,每天到各院针灸科、推拿科拔罐的患者已达100多人。
与此同时,一批从未拔过罐的患者受奥运会影响,也纷纷来到中医科室求诊。对此,中医专家提醒:拔罐是项技术活,有颇多讲究。
8月18日9:30,区中医医院针灸室内的坐椅、按摩床上已被患者占满。而负责接诊的主治中医师杜小娜额上更是汗珠密布。“每天至少要给60名患者扎针、拔火罐,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来拔罐的大部分是肌体损伤。”
65岁的陈老伯坐在椅子上,在他身后,杜小娜麻利地将一个个球形玻璃罐用明火加热,迅速贴上背部肌肤。不过一分钟,陈老伯背上已牢牢吸了十几个“球”,透过透明的罐面,隆起的紫红色圆印看着有些吓人,与老人轻松的神情形成强烈对比。
“我在家干活经常要弯腰,时间一长,肩膀、腰腿容易痛,年年都来这拔火罐,效果挺好。”陈老伯告诉记者。
拔火罐属于中医的“瘀血疗法”,适用于治疗体内湿寒严重者,例如运动量大、易导致肌体损伤的运动员和农民,以及长期身处阴湿环境的人群等。但孕妇、小孩、皮肤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却属于拔罐禁忌群体。
“一般来说,拔罐次数不宜过频,最好待到罐印消退后再拔;每次拔罐时间约10分钟,过久可能出现水泡,甚至造成感染。”杜小娜解释说,拔罐治疗原则是“哪疼拔哪”,医生首先要做的是判断患者疼痛性质以及原因,然后在相应的经络施罐。“患者病症、体质、穴位的情况各异,一旦掌握不好度,很容易导致病人烫伤或疗效不显。”
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两种拔罐法分别为拔火罐、真空拔罐(抽气罐)。从疗效上看,火罐法效果优于气罐,而且拔火罐还可以进行“游走罐”治疗,温通作用更强。
如今,许多市民也购买了拔罐器具,在家自行“罐疗”。“市民若想自行拔罐,最好使用抽气罐,既操作简便又少了烫伤之忧。”龙赛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袁燕萍表示。不过,由于多数人易遭遇认穴难、火力拿捏不准等问题,因此各大医院每年都不乏自行拔火罐不当导致烧烫伤的病例。“对患者来说,‘拔对’最重要;从健康、安全角度而言,拔火罐还是去专业的医疗机构更为合适。”袁燕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