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装新国标下月起实施 家长注意多留心眼
准备给家里小孩添置新衣的市民看过来。6月1日起,首个针对童装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将正式实施。
该标准过渡期至2018年5月31日。换言之,此前生产的符合原标准的产品,允许在市场上销售到2018年5月31日。
明确对“绳带”相关要求
“夏天快到了,肚兜可以包住孩子肚子,可防着凉。”家住蛟川街道临江社区的林女士特意购置了一件肚兜。
令林女士想不到的是,这件肚兜未能符合童装新国标。“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的头颈部位不允许设置任何绳带。”在“附件”这一项中,新国标有相关要求。更为关键的是,林女士给孩子试穿后,发现用于打结固定作用的肚兜绳子长度过长。
“这是为了保障孩子安全,避免绳子绕脖导致孩子窒息等悲剧情况出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时装学院院长张福良说。
在“附件”这一项中,新国标对绳带还提出其他详细的要求:7岁以上童装头颈部位的绳带不应有自由端,其他绳带不应有长度超过75毫米的自由端;用于系在腰部的绳带在未系时,长度不应超出服装底边;绳带的自由末端不允许打结或使用立体装饰物。
童装安全性能有新规
新国标对童装的安全性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具体体现在织物、填充物等其他三个方面。
在织物方面,增加了对耐摩擦色牢度的要求。标准增加了6种增塑剂和铅、镉2种重金属的限量要求,增加了对可燃烧性的要求。“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喜欢用嘴啃咬衣物,重金属方面因此被新国标纳入。”张福良解释说。同时,儿童生性活泼,衣服易磨损褪色,此为新国标增加对耐摩擦色牢度要求的目的所在。
另外,新国标规定: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不应使用、不允许残留金属针等锐利物;对于缝制在可贴身穿着的婴幼儿服装上的耐久性标签,应置于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
记者走访了招宝山街道、蛟川街道等地的一些童装店,发现许多童装的安全技术类别标识未有或不规范,如一些童装的标签上相关标志是人为标贴上的。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对此提出新要求。
新国标将童装安全技术分为A、B、C类,A类最佳,B类次之,C类是基本要求。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
新国标或将洗牌行业
“新规更注重面料的安全、环保、耐用。”张福良表示。这是国内相关产业进步的具体表现,新规中许多技术指标已与国际标准接轨。
我区文创企业宁波六艺服饰设计有限公司已连续三年负责浙江少儿春晚开场舞服装设计,平时也有部分业务面向学生群体。“新规对童装企业要求更高,对企业发展来说,机遇与挑战同在。”该企业负责人王江龙表示。适应新国标,企业需要提高生产成本与升级生产技术。新国标的施行将会带来行业洗牌,推动童装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