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过清明不吃不爽的美食清单来了!

发布日期:2016-03-24 10:25 来源:甬派客户端
字号:
分享:

  如果一年中逛菜市场的时间有定额的话,我想都花在清明前后。

  马鲛鱼、鲚鱼、桃花鲻鱼、黄泥笋、桃花泥螺、象山大白鹅、螺蛳……随便数数,一只手都顾不过来。

  去年三月底的一天,去了象山的丹城菜市场,一个海鲜摊正在卸货,数十条蓝青色的马鲛鱼倾巢而下,几乎每一条都粗过成年人的手臂,顿时觉得整个菜市场都因此而闪亮了。

  宁波人在清明流行吃什么?怎么吃?记者找到了中国烹饪大师、宁波状元楼酒店厨师长陈继波,来听听他怎么说。

  马鲛鱼

  推荐做法:咸齑马鲛鱼

  在宁波,有一种鱼类叫做“象港串乌”,说的便是马鲛鱼。清明前夕,鱼群洄游至宁波象山港附近产卵,渔民随捕随卖,真正透骨新鲜,这时的马鲛鱼市价飞涨。从平日里的十几元一斤,涨至几百元。一条三四斤重的马鲛鱼,随便就卖上千。

  关于怎么吃?陈厨说,宁波人有自己的偏执。这种偏执就是咸齑烧马鲛鱼。

  锅热后将马鲛鱼清水下锅,不放一滴油。咸齑最好用自己家腌的,嚼起来鲜脆清香,再挑一支小的春笋,切丝入汤。

  鲚鱼

  推荐做法:油炸小鲚鱼

  小鲚鱼与刀鱼同类,体形偏小,同样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

  在鱼类中,鲚鱼的相貌真是难得的秀气。清明一过,刀鱼鱼肉变老,更是身价大跌,俗称“老刀”。

  稍大一点儿的鲚鱼会拿来清炖,洗净后滴上几滴酱油,放少许葱姜,才能彻底领略它的鲜味。个小一点儿的,宁波菜最常见的做法是油炸小鲚鱼。选用体形较薄的鲚鱼,挤去内脏和鱼鳃,清洗干净,在放入盐、绍酒、葱姜、胡椒粉的酱汁中浸泡片刻。然后锅中入油,油温一定要够热才能挨条放入小鲚鱼,炸至金黄色出锅即可。那些细毛状骨刺在油炸之后变得入口即化,色泽黄亮,鲜咸香酥。

  螺蛳

  推荐做法:上汤螺蛳

  关于螺蛳,江南民间早有传唱,“清明螺,赛只鹅”。从立春到清明,就是螺蛳最肥美的时候。过了清明,螺蛳开始带子,肉质枯干。

  宁波人喜欢倒过来叫它“蛳螺”。小时候只知道螺蛳是种廉价食材,菜市场里五块钱就能炒上一盘,乡下的亲戚农闲时也会去河塘里摸上一罐。守在煤气炉边看着母亲做菜,必然是酱爆螺蛳。螺蛳在油锅里来回翻滚,最后撒上一把葱段,酱香四溢。

  作为“东钱湖四宝”之一,它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叫做“钱湖吻别”。陈厨的这一锅招牌螺蛳是上汤做法,敢这样做,食材肯定是极好的。螺蛳先在清水里养上一天,让它尽量吐净沙泥。只放少量菜籽油入锅,把姜花、蒜粒、小米辣煸香,放入螺蛳后翻炒,再加入适量高汤,除了享受美味的螺肉,汤汁鲜美。

  鹅肉

  推荐做法:醉鹅

  刚说“清明螺,赛只鹅”,宁波人对鹅的热衷也十分惊人,早在2008年,就有经销商做过统计,仅宁波市区的消费量就达到了400万只。而象山的大白鹅也是清明时节宁波人家餐桌上的必备菜肴。

  浙东大白鹅有上千年的养殖历史,以体型大、肉质鲜而出名。只是在上世纪90年代,卖价不高的大白鹅受到冷落,后来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之后,象山的大白鹅才逐渐恢复了养殖量。

  通常的做法是煮熟。菜名一定是“白斩鹅”,而不是“白切鹅”,大概为了重现厨师手起刀落时的力道,至少要对得起大白鹅的体型。

  赶上了吃鹅肉的好时候,陈厨就把鹅肉拿来做醉鹅。煮熟的鹅肉改刀成大块状,撒少许盐,放入盛器中腌制入味,再加入黄酒、少许味精,便可装盘上桌。大概就是这轻微的酒意,最是迷人。

  泥螺

  推荐做法:葱油泥螺

  很多外地人士对黄泥螺的口味始终无法接受,唯有宁波人对它情有独钟。四五十岁的宁波人出门旅游,必带的两样私家小菜,便是醉泥螺和煎带鱼。

  “三月三,泥螺摆摊头。”——说的便是过去的桃花时节,泥螺要在宁波瞻岐合岙晶亮的滩涂上开会了。滩涂上有小虾小蟹小鱼蛏子等等,别的都是活“捉”,唯有泥螺是“捡”的。

  泥螺又叫吐铁,清明时节的泥螺因为体内的“铁”刚刚吐完而最为肥美。吃泥螺的另外两个季节是梅雨和中秋,梅雨时的泥螺脂满膏丰,适合醉酒,而中秋泥螺肉质偏硬,适合腌制。

  青团

  推荐做法:艾青团、艾青饺

艾青团

  吃过大鱼大肉,最后一道可以算甜品。

  这个季节,城郊的荒野里遍地都是,挖回来洗净,开水焯一下,用搅拌机打碎得到汁液,加米粉和水搅拌柔和,做成一个个饼,再蒸熟,就是青团了。青团里面可以加馅儿,约定俗成应该是甜的,宁波人最爱猪油芝麻馅儿,也可以做成咸味,加咸齑肉末馅儿。咸齑肉末提前用菜籽油翻炒过,咬开饺子就有清香溢出。而保证青团独特口感的秘方,是加了少量的地瓜粉。

  除了青团,家里的老人还会做一些“青麻糍”,除了米粉什么也不加,独独就吃那一口艾草香。米粉要用糯米和粳米掺在一起,口感更有嚼劲。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