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购物经 记者带你开辟购物新世界
送走“双十一”,迎来“黑周五”,接着还有“双十二”、圣诞节打折季赶着来助兴……伴随着国内外线上、线下各类营销活动的兴起,一到年底,人们藏不住自己的钱包,忍不住买买买,恨不得把接下来一年的好物家用都给囤齐了。
既然剁手都阻止不了我们的购买欲,那么不妨研究如何买得巧、买得省、买得好。如今,国人的扫货圈已经突破国界限制,不少人足不出户,在家就能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好货给淘了,还挺划算。究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且听记者分析。
“海淘”一族多起来
2014年下半年,马上就要迎接新生命的宝妈Sammi提前在家休假待产。闲来无事,她开始在网上逛论坛、做攻略,提前购买新生儿用品。买着买着,她的视线就不知不觉从国内转向了国外。
“在我们的新妈QQ群里,每天都有人分享自己从国外淘来的好东西。譬如风靡国内外的品牌奶粉、超受欢迎的专业吸奶器、温和无刺激的婴儿沐浴护肤品,还有温奶器、产后束腹带、围嘴、磨牙棒、婴儿车……涉及母婴的方方面面,几乎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她说。
从那时起,初为人母的Sammi“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告诉记者,自己从没想过国外有这么多的母婴产品可以买,不仅质量有保障,外观也好看,功能还很贴心。最重要的是,她将一些产品与国内对比了一下,性价比确实很高。譬如美国知名婴童服装品牌卡特的婴儿连体衣,国外促销期间的活动价折合人民币仅40—60元,还是品质过硬的全棉产品;还有德国高端奶粉品牌爱他美,最受欢迎的初段奶粉国内代购售价曾最高炒到300多元一罐,而国外海淘的价格仅需200元左右,且确保正品。这让Sammi毫不犹豫地选择向群内前辈取经,加入了轰轰烈烈的“海淘”大军。
所谓“海淘”,其实就是指国人通过海外(境外)购物网站,把国外的商品买回国内的过程。“海淘”的兴起,主要得益于日益便捷的网络购物渠道,而国内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人民币国际支付能力的增强、消费者对国内产品质量的不信任以及对国外品牌国内售价居高不下的不满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Sammi告诉记者,虽然国内也有不少电商购物平台,上面充斥着大量所谓“海外代购”的信息,有些商品价格甚至很诱人,但她知道其中“水分太多”,真伪难辨,而在海外购物网站或品牌官网上直接购买的商品则不用担心“假货”这个问题,而且不时也有活动,折算下来比国内专柜便宜很多。“事关宝宝,马虎不得。我想买到的必须都是正品。”这些理由促使Sammi不顾辛劳挺着肚子研究“海淘”购物流程,并通过不断累积经验,成为朋友圈中的个中高手。
海淘”的儿童安全座椅。
海淘”的儿童服饰。
怎么“淘”,看过来
要想“海淘”,首先要了解其基本规则及流程。
Sammi告诉记者,国外的电商购物渠道其实与国内大体相似——有类似淘宝的综合性的购物平台,譬如亚马逊(Amazon)、Ebay、雅虎(Yahoo)、乐天等;也有服饰鞋包、母婴洗护、营养保健、个护美妆等不同门类知名品牌购物站或官方购物平台。
“不同购物网站有着不同特色。”Sammi介绍:“譬如美亚(美国亚马逊官网的简称)是国人‘海淘’的首选平台;要买欧洲产品,可以上德亚(德国亚马逊官网简称);日韩产品可以上日亚(日本亚马逊官网简称)、乐天、雅虎看看;女孩子如果想买化妆品,可以上‘第五大道’(Saks Fifth Avenue,纽约第五大道百货官网),那里大牌齐全,价格相对国内实惠,购买起来也是非常方便……”
总而言之,要“海淘”,首先要在网上做足攻略,定位自己想要的商品或品牌,了解不同购物平台的特色,选定目标之后,再有的放矢比较合适。
“我是建议初学者先在亚马逊上练手,无论美亚、日亚还是德亚。”Sammi说。“因为亚马逊是网络上最早开始经营电子商务的公司之一,目前是全球排名前列的知名网上零售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商品众多、支付方便、售后周到,掌握了亚马逊的购物技巧,其他境外网站购物基本不是问题。”
了解了哪里“淘”,然后就要学习怎么“淘”。
Sammi告诉记者,“海淘”是有一套基本规则与流程的。大体来说,就是在境外网络购物平台上检索商品信息,确定所需之后放入“购物车”,然后以下电子订单的形式“买单”,再通过国际快递直邮回国或是经过转运公司代收货,再转寄回国。
听起来,这一套流程跟在淘宝购物差不多,却因为境内外的差异,多了不少麻烦。
首先是语言障碍。境外购物网站均以外语为主,少有支持中文。现在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虽然都有一些外语基础,但也不至于人人都可以流畅使用,更别提看懂这些网站里复杂的分类、注册、下单、折扣、买单、运输信息了。
怎么办呢?学。Sammi告诉记者,现在网上都有不少海淘论坛,许多“大神”在上面分享“海淘”经验。“有很多教程都是一步一步截图说明,‘手把手’教的,哪怕你什么外语基础都没有,只要记得住那么几个关键词,关键步骤就行了,是‘小白’都能学会。再不济,可以使用翻译软件,一回生,二回熟。”
其次是付款方式。Sammi介绍,由于跨境的特殊性,各大海外电商购物平台都只支持款到发货,而国内的银行借记卡是不能在国外网站消费的,“海淘”者必须准备一张VISA、Master或AE标识的信用卡,支持双币种结算,且跟银行确定可以海外消费。
“目前,亚马逊已经支持部分银联人民币信用卡付款,但还不是所有海外网站都支持中国国际信用卡消费。”Sammi说,“所以为了方便、保险起见,最好大家还是准备一张双币种国际信用卡来消费。推荐支持相应国家的币种,汇率上会比较划算。”
此外,“海淘”商品的邮寄方式也比较特殊。Sammi告诉记者,最初国人“海淘”的商品只有通过“转运”才能到达国内。所谓转运,即在商家和客户之间,增加一个中转机构,让商家在无法通过既有物流方式送达商品到客户手中的时候,利用此中转机构,间接送达客户手中。
虽然近年来随着国人消费力和消费范围的扩大,不少境外电商购物平台都逐渐开通了面向中国消费者的直邮服务。“但并不是全覆盖。有时候我们折算邮费等开支,或许还是转运划算,所以,转运也是‘海淘’流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这最后就是过关和关税的问题了。Sammi告诉记者,“我买的东西会被税吗?”是不少海淘者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因为毕竟花那么大的力气从国外买回来,图的也是一个‘省’字。”
“但是,要知道不是所有商品都是要被税的。我们应把包裹的商品费用和重量尽量控制在合理的自用范围内,而不是超额或者让海关认为我们是拿来出售,那么就有很大几率不被‘税’到了。”
德淘”的奶粉。
sammi“海淘”的物品。
她的“海淘”初体验
第一次下单,sammi还记得自己是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为未出生的女儿购买了连体服、沐浴液、抚触油。据她总结,同商品价格都比德国亚马逊网站上要便宜很多,从下单到收货,中间花费时间近20天,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包装、物流都很到位,整体体验感还不错。”
积累了经验,熟悉了操作,她又开始有针对性地在日本亚马逊上为孩子购买尿不湿、饼干、辅食、奶瓶、奶嘴,还有车载空气净化器,在德国亚马逊上购买奶粉、米粉、吸尘器……总之一句话,哪好买哪儿。
尽管Sammi不懂日语和德语,但因为各国亚马逊都是“一母同胞”,整体购物平台体系设计是相似的,“就算依葫芦画瓢,摸瞎也能猜出哪个按钮是什么意思”,因此,这对领悟力超强的她来说,也不算太难的挑战。
刚开始淘奶粉时,Sammi说自己根本不敢买——因为国外奶粉为了环保都是纸罐包装锡纸封口,会有个别“淘友”反映海外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爆罐的问题。可后来她小试了几回,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说德国人包装真的太严谨到位了,收到一点问题也没有。也可能是我运气好。”总之,这件事又更坚定了她“海淘”的信心。
生完宝宝之后,她又紧跟妈妈群内淘友的步伐,买上了各类恢复保养品,甚至也开始了品牌官网的试购物过程。譬如英国的RUSH手工洗头皂,海淘价格比国内专卖店要便宜很多。而且这些官网的购物流程都比亚马逊简单,对她来说如同小菜一碟。
她还帮同事的孩子“海淘”过某品牌的学习桌。“我去商场专柜看过了,售价3000多元人民币。而海淘价格折合人民币只需六七百元,加上运费一共1000多元,到手价格比国内便宜多了。”
说起“海淘”的划算,Sammi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她爱吃某品牌的手工巧克力,国内专柜售价98元一块。香港专柜售价相同,只是为港币价格。后来爱研究的她几番探索找到了该品牌的官网,在国外的购物节“黑色星期五”期间下单,折算下来一块巧克力才25元钱。
“我跟老公都爱吃这种巧克力,天气冷了,不仅国外有折扣,又能囤货不融化,所以近两年每逢这个时节我都会去它的官网海淘几盒回来,有时候跟朋友、同事分享,大家都很喜欢。”
当然,“海淘”过程中也难免意外。Sammi说有一次自己母婴用品买多了,箱子太大,结果直接收到了海关寄来的报关单。“就通知我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交税。可以网上交,也可以去现场交,交好就行了,也不算什么大事吧。”因为在她看来,海淘毕竟不是单纯只是为了便宜去买,“图的主要还是放心。”
达人分享购物经
80后白领小鸳从工作第三年开始接触“海淘”。她所购买的第一单是“英淘”商品——英国当地小众品牌的两瓶沐浴乳,折合人民币80多元,使用感还不错。当时,这个英国网站,无消费门槛,全球免邮,这让她陷入“海淘”的魅力不能自拔。
在海淘过程中,她积累了很多经验。譬如哪种信用卡折合汇率比较划算;选择直邮还是转运,合箱还是拼箱,也要算上一笔账;还有境外购物也不能失去理性,看什么都想买,也要盯牢折扣信息,买个好、省、巧。
小鸳想与大家分享的购物经验之一,就是即使海淘,也要尽量选择一些大众平台和官网,选择直营店为主,尽量不要通过一些不知名的小网站和第三方购买。
再就是因为“海淘”的周期比较长,一些特定用品,尤其食品类有保鲜期的,一定要算好周期或季节囤购,要预留意外的时间,否则容易影响品质。小鸳同时也提醒,由于海关清关需要时间,所以市民海淘商品如果比较急,要尽量算好转运时间和收货时间。
再就是,有些网站只支持当地的信用卡和私人账户消费,有时候也会意外出现“砍单”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慌,一般大型购物网站都有在线客服或者邮件沟通渠道,可及时与当地客服联系。“海淘”的信用卡最好绑定短信通知或微信通知,因为国外信用卡消费一般都是不输密码的,如果出现此类情况或者账户被盗,是否有扣款也能及时发现,及时向银行、当地购物网站申诉解决。
还有就是,当下微博、微信上都有不少譬如境外购物折扣提醒账号,关注这些相关账号,就能提前收到最划算的购物信息,比自己花时间去一个个网站翻来得方便,有兴趣的市民不妨体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