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幼儿持续高烧 需警惕川崎病来袭
(网络配图)
“我儿子前段时间开始出现感冒症状,就给他吃了感冒药。但后来情况越来越差,他开始高烧、呕吐,皮肤上还出了疹子,去了医院才知道是得了川崎病。”说起一岁半的儿子,高小姐惊魂未定,“医生对症下药之后,儿子今天刚退了烧。”
据了解,去年龙赛医院也曾接诊过一位川崎病患儿。龙赛医院儿科主任邬振飞介绍:“当时,胡先生4岁的孩子明明咳嗽、流涕,家里人以为是感冒,但吃了两天药,仍高烧不退。他赶忙带着明明来到医院儿科就诊。在进行相关检查后,我确诊这个孩子患上了川崎病。”
据悉,川崎病又称为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其首发症状是发烧,身上伴发有红点,易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这个病症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冬天相对较多。”邬振飞解释。
在具体症状上,川崎病与感冒还是有区别的,邬振飞告诉记者,“一般感冒在发烧3天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体温也会开始下降,但川崎病患儿会持续高烧5天以上,体温在38℃—39℃。此外,川崎病患者在发烧两天左右时,全身会出现各种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嘴唇发干或有裂纹,舌头上会长出红色的小疙瘩,像新鲜的杨梅,俗称杨梅舌。”
“如果孩子发烧,特别是持续高烧不退或有上述症状,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诊治。”邬振飞提醒各位家长,川崎病若发现早,治疗得当,大部分的患儿可自行恢复。但因其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如果家长不引起注意,或错误治疗,少数可产生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并发症,严重者可形成血栓、管腔狭窄闭塞乃至心肌梗死,还会导致严重的心脏缺血症状或发展成缺血性心脏病。”邬振飞补充说。此外,在患儿接受药物治疗时,多让他们喝水,最好是果汁;还要注意休息,尤其是已发现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更要卧床,恢复期要避免体力活动。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