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宁波帮实业家涉足长三角

发布日期:2014-05-06 10:28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长江三角洲,西起镇江,东临大海,北至通扬运河,南达杭州湾,面积99698平方公里,包括上海市的全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城市。这个地域面积占全国的1%,但却是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发展前景最好的城市经济区,令实业家瞩目。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口通商,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更是成了西方冒险家的“乐园”,外国资本云集、民间资本雄厚,特别是上海近代以来的快速崛起,对于商机敏捷、精明活络的宁波帮实业家来说更是十分向往的。

  (一)

  属长江三角洲北翼城市的南京、扬州、无锡、苏州、南通等城市自古以来经济发达,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古都南京是民国政府首都,在20世纪上半期,经济繁华,是许多实业家经营的重点地区。宁波商人也在那里创办实业。比如,1917年,祖籍宁波的李宗标,在南京开设李顺昌服装店,店铺有一定的规模,工人40人,店内的师傅大多是宁波的红帮裁缝,由于师傅的手艺高,服装质量好,软、牢、挺、美,誉满南京,当时不少官员都是这家服装店的老主顾。孙梅堂在南京经营钟表。五洲药房在南京有分店,制销百龄汁、艾罗补脑汁等补品。鲍国昌的信谊药厂在南京设立办事处,还经营橡胶、玻璃、印刷等业务。谢蘅窗的老永昌煤号、裕昌煤号在南京有分号。方家、李家、董家在南京也经营钱庄。宁波商人孙敏豪、张韵楼、裘梓乡、陆焕章等人经营银号。四明银行在南京设分行。1902年,南京成立四明公所。1935年创建南京宁波旅京同乡会。

  苏州在明清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宁波商人早在那里创办实业,除了孙春阳的南北货以外还有不少企业。比如,镇海商人胡引之“少贫以贾起家,身居吴门而贸迁,列肆半天下。”慈溪商人董杏芳在苏州也经营药材等实业,经商积累资金几十万。尤其在近代,有不少宁波帮实业家投资办企业。宁波帮创办的民信业中最著名的是镇海商人郑景丰在苏州盛泽镇开设的全盛信局,创办于19世纪中叶,专递苏州、嘉兴来往信件。没过几年,业务就遍及全国,“由是而姑苏,而宁绍,由是而长江,由是而京都、天津、闽广,天下之人,无不知全盛,天下之人无不信全盛,全盛之名震天下”。1897年,叶澄衷在苏州创办燮昌火柴厂苏州分厂。商业巨子刘鸿生投资12万在苏州独资开办鸿生火柴厂。宁波巨商周宗良开设的谦和靛油号在苏州也有分号。余姚人蒋泉茂在苏州拥有房地产。

  镇海商人刘正康20世纪初在苏州经商,曾担任苏州木业公会理事。1925年,严裕棠、严庆祥父子在苏州创办苏纶纱厂,采取资本主义经营管理方法,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守则,让管理人员有职有权,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使该厂发展很快。创办时只有2万枚纱锭、1000余台布机,到30年代发展到10余万枚纱锭、2000余台布机。

  从资料看,宁波商帮几乎在苏州独占了煤炭行。他们在那里设立坤震公所,在1909年的一块碑文中明确写着:“惟吾业煤炭,皆系籍隶宁、绍,在苏开张者多。”苏州所属的昆山,其工商业者“宁波帮居多”,镇海籍的绸缎商李庆钊曾担任昆新商务分会总理。

  在苏州也有宁波人经营的金融业,比如,中国王一保险公司在苏州有分公司,经营水险、火险、汽车险和邮企险。中国企业银行于1933年在苏州设立分行。1942年由秦润卿等人在上海发起的中国瓷业银行在苏州也有分行。

  宁波商人在无锡也有不少企业。1920年宁波人陆维康、陶秉钧、邵尔康在无锡开办长丰面粉公司二厂。谢蘅窗的上海裕昌、老永昌煤号在无锡设有分号。鄞县人楼道魁在无锡承建不少丝厂、纱厂。

  宁波帮实业家还去扬州、镇江创办实业。比如,叶澄衷在镇江设南顺记洋货号分号,专营美孚火油,兼营其他洋货及五金。宁波商人王时新在镇江创设贻成面粉股份公司,资本100万元,自己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20年刘鸿生投资40万在镇江创办镇江荧昌火柴厂,还设镇江码头,推销煤炭。不少宁波商人在扬州开办实业。比如,1924年,慈溪商人阮雄扬在扬州开办康元制罐公司扬州厂,生产酱菜。在扬州、镇江,宁波实业家还经营金融业。比如,方家的安康钱庄创办于1870年,在扬州、镇江就有不少业务。

  在南通、常州、泰州也有不少宁波企业。颜料巨商周宗良在南通设立谦靛油号分号,专门经营谦信公司靛青业务。蒉延芳在南通投资创办大生纱厂。1930年,定海商人王启宇在南通创办达记织布厂,有布机200台,生产坯布。在泰州也有宁波帮实业家所经营的企业。比如,1931年,孙蘅甫投资40万在泰州创办泰来元记面粉厂。原籍宁波的严庆祥在20世纪30年代参与投资和经营常州民丰纱厂。

  (二)

  杭嘉湖平原位于钱塘江———杭州湾以北,太湖以南,属长三角南部,也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近代以来,宁波帮实业家在杭嘉湖地区投资设厂,创办近代企业,其首要目标是杭州。

  20世纪初,在杭州就有很多宁波商人。《浙江潮》说:“杭州、温州,凡上等商社会,皆宁人也。”1909年镇海商人金润痒就在杭州开办华通杭州分公司。20年代,陈万运、沈九成的“三九实业社”进军杭州。他们不仅在杭州设立“三友”分发行所,推销“三角牌”毛巾,而且扩资、扩产。为保证棉织品原料供应,陈万运、沈九成于1929年用36.2万元盘进杭州通益公纱厂(包括鼎新布厂),改名为“三友实业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制造厂”。这个工厂有纱锭20360枚,织布机285台,厂房数百间。接着,又投资160万元用作基本建设和更新设备,使该厂成为集纺织、印染、漂整的联合工厂,成为我国第一家从棉花进厂到毛巾出厂的全能型棉纺织厂,日产毛巾3000打、被单700条、布匹500匹,每天的产值达万余元。到1931年,资本达200万元,有职工6000多人,年盈利32.1万元,其“范围之广,声势之大,产品之多,营业之盛,贡献之巨,在当时实业界中是屈指可数的。”竺梅先、金润痒也创建华丰造纸厂。当时,杭州武林造纸厂因拖欠当地电灯厂巨款,由浙江省建设厅招标拍卖。竺梅先、金润庠商量后决定标买该厂。恰好苏州大华造纸厂厂主叶荫三也竞争投标,于是采取两标合一,共同购买,改组为华丰造纸厂,投资50万元,其中竺梅先占16%,金润庠6%,叶荫三20%,组织为股份有限公司,竺梅先为经理、金润庠为协理。华丰厂于1931年秋投入生产,日产黄纸版26吨。1931年,周宗良以50万的资金在杭州投资杭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孙梅堂在杭州设惠林登钟表行。1934年刘鸿生也在杭州创办光华火柴厂,生产火柴。1943年宁波人吴常仁等在杭州开办东南化工总厂。吴常仁占总资本70%,并担任经理。一年后,吴常仁独立经营,并邀杭州烟业界张文汉、沈桂荪等人入股。1944年又在弼教坊开设发行所和门市部,业务发展很快,生产各类肥皂,在杭州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项松茂的五洲企业集团在杭州设分号,并对杭州同春药房投资附股合作经营。孙蘅甫投资杭州绸缎庄。

  民国期间,宁波商人还在杭州开设南货店,经营南北货。比如,万隆腌腊商店,经营盐鲞,兼营火腿,以自制盐肉出名。镇海的方氏家族在杭州开设方怡和南北杂货号,该店专营门市,尤其以宁波土特产供应最为著名,诸如泥螺、开洋、咸鲞、苔菜等。蜜饯品以九制橄榄、金桔脯、桂花玉梅、广东梅、青口梅最为著名。由于这家南货店的质量与良好的信誉,成为杭州南北货业的魁首。清末民初至抗战前夕,是方裕和的全盛时期,资金达30万银元,年营业额在40万银元以上。董耕莘、楼道魁、叶筱兰都在杭州经营实业。

  宁波帮实业家在杭州也参与金融业的创建。比如,杭州钱业公会就由宁波商人发起创办的。仅同治、光绪年间,在杭州就开有慎裕、豫和、庚和、阜生、阜源、和庆、元大、惟康、介康、寅源、崇源、仑源、堃源、聚源、同源、益源等近20家钱庄。其中慈溪的董耿轩家族在杭州开设阜生、阜源等钱庄;方介堂家族钱庄的业务也在杭州扩展,其老方在杭州开设钱庄2家,新方开设1家;叶氏家族在杭州独资开设和庆、元大钱庄2家。秦润卿、王伯元创办的中国天一保险公司在杭州也有分公司。四明银行在杭州设有支行。

  嘉兴、湖州、绍兴也是宁波帮实业家经营的地方。嘉兴禾丰造纸厂原由常熟人周盛亮和嘉兴人诸铺成于1925年创办,由于连年亏损,到1929年由竺梅先收购,创设民丰造纸厂,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50万元,其中竺梅先占25%,金润庠占12%,竺、金分任经理与协理。次年2月建成投产,日产黄纸版24吨。方润斋在开埠后开设方振记商号,专门做外贸生意,他到湖州收购“辑里湖丝”,到绍兴收购“平水绿茶”出口外国。鄞县人楼道魁自1911年至1922年也先后承建湖州商人创办的久成第一、二、三厂的全部工程。俞佐庭1922年在绍兴投资大明电灯公司,任董事长。方家的钱庄与嘉兴、湖州、绍兴等地钱庄有业务往来。

  (三)

  尤其在大上海更有影响。富于经商传统的宁波帮实业家,深深认识到近代上海崛起的地位和作用,抓住上海开埠发展的机遇,抢滩大上海,先在沙船、商业,后在金融、工业、交通、房地产、医药以至文化教育等领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在左右近代上海经济的贸易、航运、金融更是独占鳌头。据《上海的宁波人》统计,从开埠至1937年,沪地仅宁波商人先后开设或出任经理的重要的钱庄、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就有105家,创办各业重要工业企业101家,参与投资创办的驰名商号28家。可以说是激活了上海的近现代经济。与此同时,涌现出严信厚、叶澄衷、虞洽卿、朱葆三、周宗良、刘鸿生、孙蘅甫、俞佐庭、蒉延芳、方液仙、项松茂等一大批著名企业家。李瑊在《宁波人在上海经济领域开拓企业的历程》一文中说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旅沪宁波人势力极盛之时,他们以宁波旅沪同乡组织为基础,充分发挥其擅长经商的才能和优势,逐渐渗透到上海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上海金融、航运等行业中,宁波人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有人统计的上海工商界名人1836人中,宁波籍人士就有453人,占1/4,宁波人在上海的‘王者地位’由此可见一斑。此时,以贸易为先导,金融为依托,航运为纽带,工业为基础的商人集团———‘宁波帮’发展成熟,并驰誉海内外。”

  南京路是上海的中心,也是全国闻名的最繁华的商业大街,建于1865年,到20世纪3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车辆如梭,行人如潮,灯红酒绿,一片繁华景象。但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样繁华的“中华商业第一街”中竟有1/3的商号由宁波商人撑着门面。从外滩到虞洽卿路(今上海市西藏路)除去四大公司外,中国人开办的大大小小商号约150家,其中将近50家是宁波人所开或发起组织的,涉及到20多个行业,吃、穿、玩、用、住样样都有。(乐承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