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知易行难”现象 | |||
| |||
某家长训斥儿子:"你的外语成绩又下降了,你知道落后的原因吗?"儿子说:"知道,用功不够。"家长乘胜追击:"既然知道原因了,该怎么办?"儿子一本正经地说:"从明天开始,6点起床,背诵外语单词,保证外语成绩进入班里前10名。"然而,第二天早晨,这个孩子还是我行我素,不管家长如何大声呼喊,继续鼾声如雷…… "道理知道"了,但"做起来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易行难"吧。 小孩子如此,某些大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个朋友,体重95公斤,血压血脂血糖都高。医生反复告诫他,一要严格控制饮食,二要积极锻炼身体。对此"老生常谈",朋友早就心知肚明,可一看到美味佳肴,他就成了肠胃的俘虏,总要一快朵颐;一散步,他就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总是急着回家看电视。这不也是"道理知道"得清清楚楚,但"做起来就是难"吗? 这样的"知易行难"现象在个别领导干部身上也存在,福建省委宣传部原部长荆福生就是一个典型(据10月18日《广州文摘报》)。此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写起文章来,妙笔生花。他的不少大作,还发表在权威报刊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看,字字珠玑,让人拍案叫绝。倘若作为座右铭,身体力行,肯定是位优秀干部。然而,就是这个荆福生,偏偏丢掉了"为政之德",遗忘了"贪欲之害",失去了"律己之心",糟蹋了"高尚情操",抹黑了"革命本色",成为金钱、美色的奴隶,背叛了誓言,先后受贿766.75万元,并且和几个女士共写了一段段"风花雪月"的故事,最后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堕落为可悲的阶下囚。 何谓宣传部长?顾名思义,就是主管宣传的官员。他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抓好舆论导向,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大家明辨是非,知荣明耻,成为有道德的人。由此可知,担当如此重任的官员,一定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并严格予以实践。但想不到的是,荆福生这个宣传部长,没有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我们常说,"知是行的前提和先导,行是知的外化和落实"。我们要的是"知和行合二为一"的实践观,也就是要通过"行"去落实"知"。然而,现实却是"知"了,并不一定"行"。有时,会出现"知易行难"现象。 消除这种现象,自律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学生,一定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监督作用。而对于手中掌握着权力的官员,则要加强监督和制度作用。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个论断,是一剂良药。有了"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知和行的脱节现象,也就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