桕墅方方氏故居

发布日期:2007-10-13 19:55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一) 方液仙(1893——1940)

骆驼街道桕墅方村人,为旅沪著名爱国实业家,宁波商帮的中坚人物。

青年时在宁波斐迪中学毕业,后转入上海中西书院。当时痛感时弊,于是随德籍化验师窦伯烈学习化学,自设实验室,悉心钻研。抱定“化学工业实为当今切要之图”的信念,决心自行设厂,以与外货相抗衡。1912年创办中国化学工业社,研制三星牌牙粉、雪花膏、花露水、香水、香粉等化妆品。为打开销路,雇货郎肩挑叫卖。虽受洋货倾销影响,亏捐颇多,但无馁意。

1919年五四运动后,提倡国货浪潮席卷全国,液仙亦获转机,购地建厂,扩大生产。1923年研制生产我国最早的三星牌牙膏,并新建调味粉及酱油精两分厂,尔后还与同学吴蕴初共同研制并生产的佛手牌味精,将日产“味之素”挤出中国市场。1928年建三分厂,专产三星蛟香,从而取代了日本野猪牌蛟香;尔后又生产剪刀牌肥皂等名牌产品。1932年,液仙倡组九厂国货临时联合商场。次年在南京路开设中国国货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被誉称为“国货大王”。上海一·二八和八·一三抗日战争中,两次开办伤兵医院,并积极支持中共上海党组织领导的联谊团体益友社,任名誉理事。

1937年上海沦陷后,日伪多次拉拢以“实业部长”相许,均遭严正拒绝,然敌人萌发杀机。于1940年7月25日乘车离寓时突遭汪伪特务枪击,受伤后被强挟绑架,殒身车中,时年仅47岁。

(二) 方液伯(1885——1968)

骆驼街道柏墅方村人,与方液仙同族。13岁至沪习商,21岁参与筹建家乡培玉学校,首任校长、董事近40年。1917年毕业于上海神州法政专门学校,获律师证书,但仍继续从商。先后任东陆银行上海分行经理、上海四明银行及四明医院董事、上海总商会会董兼商务公断处处长,宁波旅沪同乡会会董、常务理事兼会务主任,上海总商会两届副会长等职。同时,合资开办大有余榨油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上海难民麋集,椒伯任上海难民救济协会副秘书长兼劝募主任,劝募救济金1000余万元,救济难民11余万;同时设难民收容所10处,设法遣送同乡难胞20余万人返甬。上海沦陷后,日伪多次强邀方出任市政府秘书长伪职,均被坚拒。

1949年宁波刚解放时,遭国民党飞机狂炸。椒伯任旅沪同乡会劝募组长,募款人民币3·3亿元(旧币)。1955年任上海市政协委员,次年12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上海市常务委员。

(三) 方氏故居:

团桥桕墅方的方氏家族,在近现代的宁波商帮中占有相当显赫的地位,名誉全国。作为方液仙、方椒伯两位商界前辈,是方氏家族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桕墅方村原建有豪华大宅十余幢,但规模最大、构筑最为精湛的大宅要算老方家、义庄和新方家三幢豪宅。但可惜从60年代以来,陆续被当地驻军拆除改造,目前面目全非。当前比较完整的留有方七房和余庆堂两幢。这两幢房屋均为方液仙、方椒伯祖传共有的遗产,应作为昔日方氏商帮家族代表性的建筑。方七房有七架高平屋五间两弄,后埭偏平屋五间,四周有围墙,自成院落,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今为方氏后裔居住,旅外方氏子姓来故乡探亲,常来此家住宿,成为旅外方氏后裔在故乡的落脚点。余庆堂,原为方氏积谷仓,为慈善事业的公共用房,屋建于清光绪年间,有高平屋七间,前后两进,四周围墙,自成院落。现为居民居住,结构完好,无大损坏,在方家村中现存的古建筑中,较有气势的一幢。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