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氏故居

发布日期:2007-10-13 19:53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一) 俞佐庭(1889——1951)

俞佐庭、名崇功,字荫堂,蛟川街道俞范村人。16岁进余姚木行学徒,20岁进镇海镇余钱庄为职员,后去上海恒祥钱庄任帐房。1916年回甬受聘为慎德钱庄经理,时与同乡虞洽卿相识,交往渐密。1920年在上海任中易信托公司银行部经理,与陈布雷结为知友。后出任宁波市财政局局长,并被选为宁波市总商会会长。1931年,在上海开设恒巽钱庄并任经理,至抗日战争时,先后在甬开设慎生、正大等四家鱼行,在沪、甬、绍等地拥有14家企业股份,并任董监事、董事长等职。1932年至1934年,被选为上海市钱业公会常务委员,后又任上海市商会执委会主任委员。当时洋货充斥市场,佐庭积极提倡国货,在河南路开办国货商场。俞又重视职业教育,创办商业职业学校,商业补习夜校劳工班等。1935年10月,被民国政府聘为赴日经济考察团成员之一赴日本考察。

1937年上海沦陷后,俞深居简出。1941年12月,由日伪逼其出任中央储备银行要职,佐庭拒不附逆,偕弟佐宸离沪,辗转避逆重庆。抗战胜利重返上海。1947年任四明银行总经理兼常务董事,次年当选为“国大代表”。1945年上海解放前夕,携眷去台,不久移居香港。1951年因中风在港病逝。

俞佐庭对家乡公益事业赞助甚多。1917年创办庄市同义医院时为主赞者之一;1923年修后海塘时,出资甚巨,竣工后合建嘉燮亭;1947年,与城区黄声远共创办辛成初级中学,并独资建造大礼堂——佐庭堂;捐资俞范村开办志成小学、成立水龙会、挖掘饮水漕等。

(二)俞佐宸(1892——1985)

俞佐宸,名崇绩,又名煌,字鞠堂,俞范村人,为俞佐庭的胞弟。15岁入 宁波威恒钱庄当学徒,后为账房。1915年起先后任宁波元德、元益、天益钱庄经理、总经理,兼任宁波垦业、四明银行经理等多种职务。抗战初期和胜利后,任宁波总商会会长,1948年当选为“国大代表”。解放前,广泛投资于地方金融业、工商实业,诸如电力、电讯、面粉、榨油、渔业都有等其股份。

青年时期,受亲戚小港人李善祥的影响,立志爱国。五四运动后,宁波出现“爱国十人团”,竭力抵制日货。佐宸身为钱庄经理,虽非“十人团”成员,但积极投入抵制日货行列,上街涂刷、捣毁日商在宁波四处绘制或张贴广告牌。但又深感要富国强民必须振兴实业,毅然投资实业。1932年,接办己濒临危境的和丰纱厂,任该厂经理,以厂基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同时,整顿内部组织,改革工资制,致力提高质量。至抗战初期,纱锭增至2·6万枚。1935年,宁波发生挤兑存款、钱庄倒闭的金融风潮。但佐宸均以平日诚信谨慎,经营作风稳健而渡过难关。1941年日军在镇海登陆,俞即经沪去港,历尽艰险,至大后方重庆。抗战胜利,一度寄希望于国民党能革除弊政,但当局腐败,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佐宸所经营企业惨淡,朝不保夕,因而绝望。曾对人说:“那个旧中国乌烟瘴气,真是看够了。”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不久赴京参加会议,极为激奋。1954年初,带领当时宁波五大企业——和丰纱厂、永耀电力公司、四明电话公司、太丰面粉厂和宁波冷藏公司,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在以后的岁月里,俞在全国、省、市工商联和民建及侨联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宁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自1952年至1967年3月,连任6届。中国民主建国会宁波委员会主委,自1955年至1985年,连任6届。

“文化大革命”期间备受迫害,其大女儿亦受株连致死,但佐宸未曾动摇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又担任省、市民建及工商联重职。1980年,与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王宽诚联合倡议,在宁波与香港设立甬港联谊会,为宁波对外开放工作作出贡献。

(三)俞氏故居:

俞佐庭、俞佐宸兄弟故居,在蛟川街道俞范村古塘河西侧,自成院落的大宅,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建于清末民初,系俞的父辈遗产。正屋楼房五间两弄四明轩,坐北朝南,前有石板明堂,四周围墙,正中开启大门一道。东西两厢有平房各五间,作辅助用房。木架结构,硬山顶屋面。房屋整体结构完好,无多大损坏。目前故宅的资产拥有情况为:俞宅解放以后,在50年代初期为宁波劳改农场使用。1956年后划归镇海县棉场作工人宿舍之用。1975年后辟为县农场所属的五金工厂工人宿舍。目前资产权属镇海区农业局保管,大屋全部空关。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