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文种大夫傅略
文种,字少禽(?——公元前469年)越国大夫,称谋臣,博学多才,有谋力,三计灭吴,闻名于天下。越灭吴后,越国君王勾践,妒种才能,赐剑令其自刎,为国殉职。
春秋后期,诸侯各国为争夺领土和霸主地位,相互并吞攻伐,历史上称为“战国时代”。吴国一度攻占楚国都城,为了对付晋国与吴国的军事联盟,楚国为扼救败局,派得力大臣,大夫文种、少伯范蠡到越国,以“助越攻吴”减轻楚国的被动局面和军事压力。
越王勾践把文种、范蠡为重臣和左右手,非常看重他们两人。但吴国有伍子胥谋划下,国力强盛。公元前495年,越国出兵攻吴,越因兵力不足,大败,只剩数千残兵,退守到绍兴东南会稽山,后又被吴军包围,面临灭国之祸。为了保持越国,和有喘息机会,在文种的谋划下,向吴国求和。谁能负此重担?勾践认为只有文种。
文种意识到吴国国王夫差为人奸,刁大臣伍子胥又谋略过人,实难对付,有九死一生之险。但还是挑起求和的重任。他悉知伍子胥与太宰伯喜 不和,夫差又言听计从伯喜 ,伯喜 好色贪财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准备到了吴国以后,先拜访伯喜 ,再见计行事。
文种带去大批金银珠宝和八位美女,到了伯喜 官邸,对伯喜 说:我这些见面礼是送给你的。目前越国只有小小一块地方,兵力又不足5000人,若求和败,将把全部款银烧毁,若你能帮助我与吴国订立和议协定,大半归于吴,太宰可得一、二。伯喜 贪欲心重贿赂后,说服了夫差,伍子胥亟力反对,但却被夫差骂了一顿,还与夫差积了怨,生了一场大病。
夫差同意与越议和,但也胆心越国往后东山再起,就令勾践到吴国为奴。勾践与文种商量后,为了越国以后的前途,决定文种主持越国一切政务、军务大事,自己去吴国为奴。在好几年时间里,勾践受尽了夫差种种考验,装疯作耍、做牛做马、秽衣恶食,受尽屈辱,等待机会返国。
夫差对勾践残忍的考验以后,误认为勾践己屈从与他,渐渐失去警觉,数年后释放了勾践。勾践回国以后,决心“卧薪尝胆、刻苦图强、重振国威。”
文种谋略过人,传说他在故里汶溪时讲学,常与当地人探讨军事、国事,利用山地鹅卵石,摆演军阵,叫青年人破释,后被请,授大夫职,在军事上以谋划屡屡获胜。
文种生平有七大计谋,只有三计就灭了吴国,成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所用的三大谋略是:一挑拨离间,笼络人心。利用吴国太宰伯喜 。贪财如色和与伍子胥的矛盾,拉拢伯喜 ,大量贿赂,挑拨他俩关系,使其恶化僵局,乘机而入;二美人计。送西施于吴王夫差,误国、丧国;三,以废充好,借谷还谷。文种以災荒不收之由,向吴国借谷万石,于济越国。次年又择精谷,蒸以熟,还给吴国,吴王还以为越国不失信用,大喜,令农户广为播种,结果谷芽不发,吴民大饥。吴王再问越国,“为何壮谷播下不发?”文种答曰:“可能土质与越国不一样”。吴王信以为真。
勾践听到吴国颗粒不收,又闹饥荒,就与文种等人商量发兵攻打吴国。文种对勾践说:“还早着呢,一来吴国刚闹饥荒,国内并不空虚,二来还有伍子胥掌握军队大权,不好办。”勾践听了此话,觉得很有道理,就继续操兵稷马、扩大军队,储备粮草,视机再打。
伍子胥早就看透越国的缓兵之计和阴谋乘机攻吴的企图,多次奏请吴王灭吴,而伯喜 却千方百计阻拦,还诋毁伍子胥的爱国热情。吴王不但不打算起兵灭越,还听信伯喜 谗言,赐“属镂剑”于伍子胥。子胥接剑后,长叹:“越灭我吴也!”就刎颈而亡。吴国失去这一位忠君爱国、有谋有计的文武双全大帅,奏响了吴国灭亡的丧钟。
越国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兵强马壮,于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起兵攻吴,越三战三胜,灭了吴国。勾践得胜占领吴国和夺回越国所有领土,召开庆功大会。“却不行灭吴之尝,又无尺土寸地分授,旧功臣遂疏元于越王,相见益稀”大臣计倪、佯狂、曳庸等相继辞职或告老还乡。
勾践夫人谮于王曰:“西施此亡国之物,留之何用,”欲以用大石沉于江中。范蠡看透越王妒能之端,是夜与西施乘舟流于江湖,后不知他乡,传说种种,成了千古之谜。范蠡与文种是同朝爱国大臣,相依为命,知文种为人,忠于国土,临别时,给文种一信,信中告诫云:“子不见吴王之言也,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啄,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东。子不去,祸必不免。”
文种阅了此信,怏怏不乐,然犹未深信其言,称疾不朝。越王左右不悦文种者诬陷于王曰:“种自以功大尝薄,心怀怨望,故不朝尔”。越王忌能,刁诡,又信听谗言,就时时想除去心中之怀,但又无名目,却又想。他的谋略,一旦内庭不安,他召集群臣,就无人可制矣。忽一日勾践去探视文种之疾,种为病状,强迎王入。王乃解剑而坐,对种曰:“寡人闻之,志士不忧其身之死,而忧其道之不行。子有七术,寡人行其三,而吴己破灭,尚余四术,安所用之?”文种对曰:“臣不知所用也。”王瞪眼恶曰:“愿以四术为我谋吴之前,人于地下可手?”言毕,即抖衣而去,遣下佩剑于椅座上。文种取剑视之,见镌刻有“属镂”二字,文种恍然大悟,是赐伍子胥自颈之剑也。即仰天叹曰:“大德不报,吾不听范少伯之言!”遂伏剑殉国。文种死后,葬于绍兴市府山东北坡,后称“种山”1981年绍兴市政府重修,现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有诗曰:
忠哉文种,治国之杰。
三术亡吴,一身殉越。
不共蠡行,宁同胥灭。
千载生气,海潮叠叠。
民间传说,文种死后一年,农历八月,钱塘江海水大发,山洪奔流,溢山谷,淹田地,胁冢坟,突然轰隆一场,文咱之墓崩裂,有人看见伍子胥带着文种,顺钱塘江,逐浪而去,今钱塘潮水重叠,上子胥,下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