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王包玉刚故居(简介)

发布日期:2007-10-13 19:31 来源:今日镇海
字号:
分享:

一、历史

1984年11月6日,《人民日报》消息:宁波天一阁珍藏的“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中,确知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有世界船王之称的包玉刚先生乃中国宋朝名臣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系子孙。据史料记载,包拯老家在安徽合肥。包拯有两子,长子包臆,幼子包授。北宋末年,宋高宗在包拯幼子包授六世孙包元吉保驾下南逃临安建都。宋灭后,包氏后代从临安迁来这里定居。清光绪年间,包家的包奎祉,就是包玉刚的太祖父,做木材生意,赚到钱以后,就回家建了这幢五间二弄一堂的新屋。

1918年农历10月13日,宁波已进入冬季,随父亲在汉口做生意的包兆龙匆匆赶回钟包村。两天前,妻子托人捎来信,所快要生了。这天,已有一子一女的包兆龙,又迎来了一个大胖儿子。包兆龙为次子起名“起然”,意为永不停顿,兴旺发达。当时兴取表字,又赐起然表字“玉刚”,希望他长大成人后洁身自爱,刚直不阿。

这里是包玉刚结婚时的洞房。

包玉刚的婚姻完全是父母做主的。尽管已有五四运动影响,但婚礼还是按老式传统举行。两个十几岁的少年在一片喜庆锣鼓声、喧闹声中被送入洞房。包玉刚掀开了新娘子的红头盖,惊喜地发现妻子竟是如此端庄俊美,温婉可人。黄秀英也满心欢喜仪表堂堂的包玉刚。两情相悦,彼此深深爱上了对方,而且在 以后的几十年中,相濡以沫,甘苦以共。

二、事迹

新婚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包玉刚和妻子经历了八年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

1949年3月,包玉刚辞去上海银行要职,去香港发展。

到1978年,包玉刚的海上王国到达了顶峰,他拥有200多条船,2000多万吨位的庞大船队。根据吉普逊船只经纪公司记录,当年世界十大船王排座次,包玉刚稳坐第一把交椅。

有人说,包玉刚一生中有三个辉煌的高峰:一是35岁时以一条旧船起家,建立了庞大的海上王国;二是打了两场漂亮的收购战,一举夺得两家老牌英资机构;三是重返大陆,涉足政坛,成为沟通香港和中共领导层举足轻重的人物。

小平同志在构思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十分注意发挥“宁波帮”人士的作用。他频频会见包玉刚和王宽诚、安子介、马临等“宁波帮”著名人士,与他们商谈国是,相聚甚欢。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包玉刚等“宁波帮”人士都应邀出席了这一历史性的场面。

1985年6月,包玉刚被全国人大任命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

邓小平在与包玉刚聊天时说:“退休的话要趁身体好的时候退。”这番话对包玉刚的启发很大。他周密部署了退休计划。

1991年6月,包玉刚先生宣布退休;7月,他捐赠港币1000万元兴建宁波市第二医院住院大楼,8月,捐赠港币500万元赈济浙江水灾灾民。9月23日,包玉刚先生病逝于香港寓所。

三、包家概况

包兆龙有儿子包玉书、包玉刚、包玉星,女包美菊、包素菊、包丽泰。

包玉刚有四个女儿:陪庆、陪容、陪丽、陪慧,现在都和女婿一起掌管着各自的事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