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5号建议的答复
领衔人 | 李贤元 |
建议内容 |
2023年11月,习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指出,“要注重传承城市文脉,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镇海有着文化底蕴的禀赋优势,应当进一步用好用活区内红色文化、海防文化、海丝文化、商帮文化等各类特色文化资源。 我区海防历史纪念馆是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红色基因库建设的单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实施《浙江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建议区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纪念馆优势资源和带动作用,深化我区各类文化场馆的联动,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擦亮红色底色。为此建议: 1.加强对区内红色革命旧址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文旅有机融合,推动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区有温度; 2.做好红色故事的发掘整理、宣讲传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推动红色文化进楼宇、进社区、进校园。 |
主办单位 | 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宣传部 |
答复意见 |
李贤元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整合、传承我区红色资源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2年,镇海首次召开文化工作会议暨品质文化之城建设推进大会,提出“海丝文化”“海防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科创文化”五张文化金名片。红色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建设的重点,近年来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系统梳理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排摸全区历史发展脉络、汇总重要历史事件纪念地、重要遗址信息点等,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名录。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红色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标注、存储,打造以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承载的革命精神为核心的红色基因库,入选中宣部2024年红色基因库项目。二是有效保护红色文化阵地。对朱枫故居,镇海区烈士陵园、镇海抗日碉堡群、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中共慈镇县工委遗址等5处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常态化检修,例如2024年对烈士陵园进行多点位装修改造,提升祭扫空间;对中共慈镇县工委遗址进行历史挖掘广范围宣传,提升为红色教育基地。三是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深化“国歌的超级粉丝刘良模”“林勃烈士的革命书信”的研究与宣传,策划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展,推进九龙湖红色历史陈列馆展陈升格为浙江省乡村博物馆。您提出的进一步整合、传承我区红色资源的建议对强化我区品质文化之城建设,擦亮五大文化金名片有着重要积极意义,下一步将作为重要参考意见纳入工作部署,具体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推进。 一是打造红色阵地在身边。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进一步摸排区内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对可改造点位进行提升利用。深化“英烈伴读”思政教育品牌,探索建设具有镇海特色、可观可感可学可持续的多功能校园红色小景,让“学思践悟”融为一体、学在日常。依托6个镇(街道)红色文化脉络,结合“我陪孩子读经典”,拓宽红色文化内涵外延,纳入商帮文化、海防文化,打造红色校外实践路线。重点推出以中国防空博览园、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安远炮台、朱枫楼为基地的“英烈伴读线”,开展“红色家书亲子诵读”“海防馆奇妙夜”等共读红色文化活动。 二是激活红色研学提人气。植入多元业态,尤其在招宝山街道、九龙湖镇等红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策划“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红色研学游、青少年军事拓展等活动,谋划开发红色文化纪念品等。联动安远炮台、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招宝山风景区等点位进行海防文化主题研学。联动慈镇县工委遗址、九龙湖红色历史陈列馆、长胜追忆红色古道、孟家花海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历史记忆之旅等。同时串联各红色旅游点,编制镇海红色景点导览图,打造红色研学线路,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 三是推动红色故事润人心。联合由6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区“戎光”宣讲团,设立宣讲服务清单、点位清单,编制镇海红色文化故事本,创新打造“四维宣讲”模式。以“大课+微课”实现精准滴灌,按青少年、企业职工、基层工作者、城乡居民等群体需求定制“点单式”服务;以“线上+线下”扩大覆盖面,依托本土红色故事集开展基层宣讲;以“方言+文艺”增强感染力,通过快板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传播英烈事迹;以“情景+实践”深化浸润效果,在镇海口海防遗址等实景地开展沉浸式教学。紧扣“七一”“八一”及“入学季”“征兵季”“退役季”等重要节点,组织宣讲员深入农村、社区、机关、企业一线,大力传播红色故事,宣传红色文化。 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宣传部 2025年5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