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97号提案的答复
领衔人 | 证觉 |
建议内容 |
随着佛教中国化推进,佛教在传承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净化信众心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些佛教场所也成为文化旅游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九龙湖核心旅游区的净圆禅寺,既是一座禅宗古刹,又有红色文化基因,还与越国大夫文种传说有关。寺内有文种亭、文种故里碑等古迹遗存。多年来,周边善男信女将文种传说和文殊菩萨结合起来,文种实际上已成为“文化种子”和“大智大悟”的代名词。 史料上记载的文种,学识渊博,忠诚刚正,是一个正面的智慧谋臣形象。如果能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打响文种文化品牌,建设“文种文化园”,开展深入体验游,将祈福祈智内在需求和弘扬国学精髓有机合起来,精心谋划文种文化园项目,将“文种文化园”项目打造成我区、我市乃至浙东地区和浙江省一流的文化、教育、商贸、旅游、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园区,让文种文化成为我区一张靓丽的名片。 多年来,宁波镇海文种文化研究中心开展了深入研究,收集整理了一批史料和文物。在区文广旅体局支持下,“文种传说”已经评上区级非遗名录,相关书籍已经出版。目前,文化底蕴软件氛围已基本成熟,但硬件设施还有相当差距,导致“文种文化园”一直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落到实处。 因此,建议区规划部门能将“文种文化园”列入区级重点项目规划,和宁波市翠屏山中心公园建设和九龙湖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结合起来,以净圆禅寺、原西方寺(溪隐庵)遗址、文种故里桥和汶溪老街为基点,以原汶溪辖域为园区范围,以翠屏山中央公园建设为背景依托,成为九龙湖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景点: 一是先期打造净圆禅寺内的文种文化园舍。包括新建文种传说陈列馆、文梅园,复建文种故居(溪隐庵),文计亭廊(苑),文种瑞草园(鱼腥草),文荷池、文种像室等与文种传说相关的建筑设施。 二是打造以原汶溪乡辖域内的文种故里景观带。以溪隐庵—西方寺为起点,联通文种故里桥、文种碑亭遗址、文种闸遗址、汶溪老街、淨圆寺香道(六和亭),扩建文种路。在汶骆路近汶溪路段营建文种坊。在小洞岙水库、九龙湖、郎家坪水库、三圣殿水库岸畔建造文种七计亭。 三是建立文种文化园旅游区。将文种传说与当地历史人文无缝对接,糅合为集聚镇海人文内涵的东越文化游、文种七计游、学子拜文种、瑞草治百病、文荷文藕旅游食品系等文种传说系列文化、旅游、教育、游戏、文玩及线上线下活动策划等文化产品开发。 “文种文化园”一旦建成后,可充分发挥净圆禅寺在九龙湖旅游风景区的重要地位,在研学、亲子游、组团游、露营游等方面,展现出更大的红色文化、佛学文化和文种文化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以禅塑旅、以旅彰文、以文促游、以游解忧。 |
主办单位 | 区文广旅游体育局 |
会办单位 |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九龙湖镇 |
答复意见 |
证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将“文种文化园”列入区级重点项目规划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文种文化是我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挖掘和保护利用文种文化,不仅能促进九龙湖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对于进一步提升镇海乃至浙东地区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旅游品牌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化普查发现,汶溪片区存有文种故里桥、文种书院、文种凉亭等遗迹,我局十分重视文种故里遗址的挖掘和保护工作,持续开展文种文化的史料挖掘和调查,为文种文化深层次的研究奠定了有利条件。同时,为加强对文种文化等汶溪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2023年6月,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汶溪历史文化馆建成开馆,文化馆系统地记录了汶溪村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建制变化,介绍了文种、杜焞等与汶溪村历史渊源深厚的名仕名人,展示了汶溪村内各类古迹遗址的面貌概况,对区域文化精神作出进一步整合提炼。 目前净圆禅寺区块在《九龙湖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中,已划定为C9(特殊用地)。下步,我局也将继续探索文化遗存的活化利用,进一步深挖历史文化内核,加强特色文脉传承。 一是结合翠屏山中心公园建设和九龙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将文种文化园纳入相关专业旅游规划中。在符合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结合未来乡村有机更新,积极推进文种文化的保护利用。同时围绕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打造,将区域内文种文化遗迹遗址与已投用的汶溪历史文化馆、秦山插花艺术馆等文化资源串联,精心设计文化研学路线等产品,将其融入文化旅游“一盘棋”中,推进“文种故里”文化品牌创建。 二是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深挖文种文化内涵,以保护管理机制为先导,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底线。指导和支持镇海区文种研究中心开展好文种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发扬和利用。 三是结合地方特色,加强文种文化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强对文种文化园的宣传推广,推动“文种故里”IP打造,提高文种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感谢您对我区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5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