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92号提案的答复

2025-05-19 11:02 来源: 办公室(审计科)
字号:
分享:
领衔人 江南、王玥丽、朱超娃
建议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镇海区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海防文化、海丝文化、商帮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然而,目前在这些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与利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红色文化景观表达方式单一、同质化现象普遍,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融合度不够,青少年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针对性不足等。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镇海区的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厚植全面振兴发展的文化底蕴,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文化资源整合与保护

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专家学者、文化企业、旅游从业者等共同参与的专门机构,对全区的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制定统一的保护和开发规划,明确各文化资源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海防文化、海丝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等相互呼应、有机融合的整体格局。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完善保护设施和管理制度,确保文化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创新文化展示与传播形式

(一)红色文化资源展示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打造数字化红色文化展示平台,将红色文化资源以三维立体、互动体验的方式呈现给游客,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入创意设计理念,结合镇海区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设计具有独特风格的红色文化标识、雕塑、壁画等,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二)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与传播

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力度,设立专项研究基金,鼓励专家学者深入挖掘镇海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组织编写镇海区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制作纪录片、专题片等,通过多种形式展示镇海区的历史文化魅力。加强对历史文化景点的讲解和阐释,培养一批专业的讲解员队伍,提高讲解水平和服务质量。在讲解中融入历史故事、人物传奇、文化内涵等内容,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镇海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展示、虚拟现实体验等,为游客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文化体验。

三、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一)红色旅游产品

结合镇海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设计多条主题鲜明的红色旅游线路,如“革命遗址探访游”“红色文化体验游”等,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纪念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如红色文化纪念品、主题书籍、影视作品等,拓宽红色文化传播渠道。

(二)历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

打造“海丝之路与海防遗址之旅”“镇海商帮寻根之旅”“红色记忆之旅”等历史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将分散的历史文化景点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文化旅游体验。完善旅游线路的配套设施,如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提高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开发具有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旅游项目,如在海防遗址景区开展军事拓展等活动,在海丝文化主题景区设置仿古商船体验区,在商帮文化景点举办商业模拟活动,在红色文化景区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历史韵味。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鼓励文化企业开发以镇海区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在旅游景区设立文创产品展示销售区,举办文化创意大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发创意创新活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四、强化文化教育与传承

(一)红色文化教育

利用红色文化场馆、纪念馆等场所,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红色故事会、红色研学旅行等,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和革命精神。加强与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的合作,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广泛传播红色文化故事和革命精神,提升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历史文化教育融入地方特色

在中小学增开一堂传统文化教育课,也可利用原本每周一次的德育小课,统一课程内容,包括本地的非遗文化、革命先烈、商帮文化等,纳入学校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镇海本地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对家乡对本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激发孩子对家乡对祖国的自豪感。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引入社会资源,发掘社会资源,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文化研究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丰富教学形式。挖掘地方非遗文化、商帮文化等,让已经形成的偶有一次的类似“非遗进校园”活动变成常态化,变成孩子们期待的德育新课堂,让越来越多的“镇海”特色传统教育课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制定镇海区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方案,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推广。在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上开设镇海区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旅游专栏,定期发布旅游信息和文化活动资讯;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图文攻略等,吸引年轻游客群体的关注,提升镇海区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镇海区的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让这些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镇海区的全面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主办单位 区文广旅游体育局
会办单位 区教育局
答复意见

江南委员、王玥丽委员、朱超娃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镇海区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传承融合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筑牢“保护墙”,加强文化资源整合

红色文化,植根于我区特色历史文化,向来是我区重点保护和发展的城市名片,被纳入“文化+”融合发展大文章之中。五张文化金名片:海丝文化、海防文化、商帮文化、红色文化、科创文化长期共融、共促,这也为我区红色文化特色发展以及历史文化整体做大做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镇海区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主要植根于我区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的四抗历史,点位分布呈现现存数量多、追溯历史久、故事底蕴厚,但分布和主体分散的特点。集中串联和利用好这些文化点位,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我局就对我区现存的红色历史资源进行过梳理。制作完成镇海红色之旅手绘地图,这是宁波市首份多媒体手绘地图,实现了纸质平面、视频、音频三合一,让文旅资源推介可读、可看、可听。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推出了系列红色研学活动,规划了四条红色研学线路。接下来,我局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联合打造跨区域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将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景观串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与相邻区县共同设计策划“红色之旅”线路,涵盖各地特色红色景观,形成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避免区域内红色景观的同质化竞争。

2.红色历史文物管控保护。在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与保护方面,目前镇海区78处定级文物中,已有5处同时是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区烈士陵园于2024年进行大门装修改造,提升了参观体验;据了解,今年将对展厅的消防设施进行优化完善,为红色历史文物的更好传承和展示打牢地基。区文物局联合区发改局、区资规局、区建交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区划内的建设项目审批监管工作的通知》(镇文物〔2024〕10号),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强化源头管控,建立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本体以及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项目的联动审批监管机制,规范革命文物保护。在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与传播方面,海防馆已申报拟于今年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展(暂名)。下一步,我局将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摸排区内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红色历史根脉。

二、扩宽“展示窗”,创新文化传播渠道

历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汇入。在科技与文明高速发展的当下,只有与现代科技技术更好融合,与当下多媒体态势更好接轨,与当下信息接收市场更好迎合,才能倍数乃至指数级地推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在大众市场,尤其是年轻一代中的传播。前期,我局已在多个红色场馆对不同红色文化景观进行主题定位区分,对于一些重要战役发生地的景观,通过场景复原、战役沙盘等形式更生动和有趣地展现历史文化,突出战争的历史与战略意义,比如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多个红色文化场馆已安装电子导览系统,游客可通过扫码获取详细讲解、历史影像资料等。部分场馆还设置了沉浸式体验区,利用声光电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比如九龙湖红色历史陈列馆。2024年,针对全国兴起的沉浸式体验、沉浸式旅游等大热模式,我局重点打造了2款研学产品:《了不起的宁波帮》《我在镇海修炮台》,并通过大众媒体征集和带领了部分孩童、学生群体展开沉浸式研学活动,以“宁波帮”和“安远炮台”为切入点,带动了红色历史文化在小一辈乃至家长群体里的传播。此外,23年我局启动了市级非遗抢救性记录拍摄项目《招宝山风物传说》,24年《澥浦船鼓》《南道武功》两大抢救性记录拍摄继续将非遗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贯彻到底。今年为响应省市短视频宣传地方历史文化,推动旅游发展的号召,我们开展了宁波帮短视频拍摄项目,通过将宁波帮历史文化情景演绎式地表达,将历史文化更好保存和传播开去。下一步,我们仍将继续把握住科技发展和市场更新的脉搏,利用好小红书、抖音等流量平台,在坚守文化内容本位的基础上,以更创新和更迎合大众市场的形式宣传镇海历史文化,打造镇海历史文化IP。例如邀请抖音头部文旅博主,制作爆款文旅线路和多媒体内容,吸引年轻游客群体关注,提升镇海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入新的运营团队,对镇海历史文化进行新的开拓和宣传等。

三、耕耘“教育田”,保护文化传承籽实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历史文化的生生不息不仅在于当下,更要将眼光放在年轻一代身上。让来自旧时光的历史文化浸润学生群体、青年群体,播种下文化传承的籽实。镇海区并不缺少本土特色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但是如何引导区内学生规模化、常态化地学习区内文化历史故事、体验非遗文化艺术、游览文化历史景观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推动历史文化教育融入地方特色方面,我区重点推进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课程融合。区教育局大力推进“红色三课”,牵头编写《甬上红色研学》读本,要求各校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每日德育小课中,指导全区中小学开发《寻觅镇海党史印记》《镇海红色文化集“游”册》《我寻镇海那抹红》等校本课程。二是深化实践活动。依托“行走的思政课”品牌,组织学生开展“对话海防遗迹 熔铸红色信念”镇海区2024学年沉浸式休学式活动、“追忆红色岁月 重走革命老路”徒步活动等。三是强化师资培育。在2024年的“镇青班”青年教师调研活动中,镇海中学、古塘中学等10余所中小学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海防海思文化”“宁波帮精神”三个主题,开展青年教师调研实践活动,让青年教师、外来教师更好认识镇海本土文化,深化认同感,传递好文化教育的接力棒。下步,区教育局将以“海丝之路与海防遗址之旅”“镇海商帮寻根之旅”“红色记忆之旅”为主线,申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研学精品路线,争取将这些教育研学线路常态化融入我区中小学群体的实践课程、采风活动中去,将分散的历史文化景点串联起来。同时,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矩阵建设,定期发布研学活动资讯,吸引更广泛群体参与。

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5年5月6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