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54号提案的答复

2025-05-16 16:50 来源: 镇海区商务局
字号:
分享:
领衔人 陈寅
建议内容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近年来,镇海区全力促进外贸发展,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9年的496.75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671.3亿元,年均增速在37%。

随着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下行抑制消费需求复苏,我区外贸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风险与困难。一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出口企业面临更高的关税和更复杂的贸易合规要求。二是国内产能过剩明显,外贸企业利润率逐年下降,但在开发强度、土地、人力、环保等要素制约下,企业扩产增能受到限制。

在全球经济环境逼促下,镇海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时提出的“地瓜经济”理论,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跨国经营总部经济,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破解难题。近代以来,以包玉刚、邵逸夫为代表的“宁波人”走出宁波、重工兴商,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当前越来越多的宁波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出海寻求突破,也形成了新一代的“宁波籍”。2021—2023年,全市新批对外投资企业728家,对外投资额120.78亿美元,其中镇海区有35家,对外投资额2.06亿美元。2024年我区对外投资速度进一步加快,1-10月镇海新增海外投资合作企业18家,投资总额为2.1亿美元。

出海之路并非“顺风顺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首先是社会文化差异,由于缺乏对当地市场的正确认知,缺乏当地关系网等,存在沟通障碍、管理难度增加等风险。其次是制度法律差异,由于对投资目的国法律、法规、政策和商业惯例等制度的不熟悉,容易在劳工权益、环境保护方面的合规管理中埋下隐患。第三是地理距离带来的挑战。企业开展境外生产需要从国内运输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管理人员等,会面临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市场适应性、沟通和协调等方面的压力。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支持与更好保障,让企业出海无忧,政府在此方面大有可为。建议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要为企业提供主动式服务。一是企业对外投资前,政府要利用海外宁波商会、镇海区越南经贸联络点以及宁波市遍布各国的海外经贸联络点,构建强大的海外联络关系网,主动帮助出海企业获取必要的信息要素和投资经验,比对意向市场的营商环境。二是在对外投资中期,政府可以定期发布对外投资指南与资讯、中信保国别投资报告、对外投资前期流程小手册等,主动为企业提供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经济环境、投资机会等信息,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目标市场,降低投资风险。三是投资后要加强金融保险保障,政府应在融投资和保险方面予以协调和政策支持,破解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海外资产抵押投资融资难和风险共担的难题。

第二,要为企业打造“出海”服务平台。一是成立“走出去”发展服务联盟,职务部门共同参与,引入社会力量,整合服务供应商,引导企业建立跨国合规发展体系,严格遵守投资目的国法律法规。二是充分发挥平台单位合力,通过座谈会专家讲解、实战企业经验说法、省市级境外商会分析、一对一企业沟通对接等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前期专题调研和项目跟踪。牵头组织专家、学者行业协会等共同制定北美、欧洲等主要市场的行业合规经营指南,推进区内龙头行业更好地融入当地经营发展。三是建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育池。以镇海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为抓手,“三支队伍”为切口,从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政企校共参与的镇海企业跨国合规经营发展服务型人才的评价机制,引导企业优化人才开发机制和选拔培养体系,为企业招引人才拓展渠道。

第三,要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海外产业园。海外产业园既能系统解决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障碍,又能有效形成抱团,降低风险,保障企业海外资产的安全,已成为中小制造企业“抱团出海”的最佳载体。一是要鼓励家联科技、百隆东方等已成熟开展境外投资的龙头企业加大园区布局与规划,将部分园区向镇海中小企业开放。二是鼓励国有企业凭借其强大的投融资能力、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出色的资源整合能力,参与海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三是加强市区两级联动服务,组建“政府+企业+中介”海外园区联络服务团队,运营发展镇海海外产业园区,为入驻园区的企业提供注册办证、金融信贷、人才信息、法律引导等高效精准服务,实现园区规范管理、企业合规发展。

主办单位 区商务局
会办单位 区发改局、区司法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国资中心、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答复意见

陈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护航企业出海,促进镇海“地瓜经济”更具韧性》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霸权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为确保对外供应链的稳定性,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成为工贸一体化出口企业的无奈选择和破局之举。目前镇海区已有19家在海外建厂,其中百隆东方、昌亚新材料、家联科技、灏钻科技等企业已经投入生产,其余企业都在办理各项手续报批。今年开始,大规模办理ODI备案趋势放缓,政府的护航企业出海的服务也将从前期服务向海外服务延伸。

一是加强企业海外合规合法发展意识。建立常态化“回头看”监测机制,动态跟踪已投企业经营状况,及时识别并化解潜在风险,优化跨部门协同审批模式,针对重大、复杂境外投资项目建立会商机制,强化全链条风险评估与信息互通,对项目可行性、合规性及政治风险进行多维度联审。充分发挥镇海越南经贸联络点、宁波各区县国际联络点以及宁波海外国际商会的资源优势,及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要素和投资经验,如税收、土地市场、消防、环保以及重大节日和人情风俗等。借助宁波市“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和市区两级“走出去”服务联盟,开展3场活动,与联盟成员中信保宁波分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签订境外投资保险服务备忘录,为镇海区海外企业提供最佳保险方案和最大支持力度。

二是加强法律咨询的全流程服务。有效发挥宁波国际法律服务中心镇海分中心平台作用,加强与宁波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法治护航专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等资源和专家团队力量联动,积极开展“法润镇商”助企护航行动。依托镇海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法治护航专区窗口及“镇企航”线上服务平台,串联法律咨询、涉企公证、涉外纠纷预防化解等“基础+增值”服务事项,优化镇海区涉外法律服务“一件事”,为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支持。积极联动第三方全球专业平台,结合镇海行业特色打造“小而专”领域集成式涉外特色法律服务。收集梳理企业涉外法律服务需求,针对性以服务定制、教育培训、入企宣讲等方式,深化开展“法润镇商 同心致远”涉外法律服务行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普惠制+订单式”法律服务供给。

三是加强涉外人才的招引与培育。全面实施人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生活补助、自主培养奖励、在职研究生学费补贴等政策。对引进各类人才的企事业单位,给予引才资助、就业见习基地奖励等政策。实施“雄镇英才”紧缺人才培养工程,选拔培养各领域优秀人才,提供资助并开展培训,助力人才快速成长。走进在甬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每年组织开展精准赴外招聘和宣讲,推动48所高校和镇海区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持续提升镇海区“四地十校”政校企合作平台的品牌影响力。

四是加强国企投资的指导与谋划。在全球经济环境逼促下,越来越多的宁波及镇海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出海寻求突破,部分区国企参股企业亦在其中,在这类企业的审批报备中,区国资国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另外,鉴于区属国企涉外投资决策、涉外人员储备、资金统筹等多种因素限制,目前区属国企暂不具备独立在海外建设、运营产业园区的条件。下步区国资国企将加强与省市级涉外投资平台的交流、协作,通过借助上级平台,统筹省、市、区多级资源,完善金融服务等方式,以助力企业出海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外经贸高质量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