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32号提案的答复
领衔人 | 王渊、王青玲 |
建议内容 |
一、提案背景 近年来,餐饮行业在疫情冲击下发展形势严峻。以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辖区为例,餐饮企业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小型餐饮单位更新换代迅速,2024 年 1 - 11 月新注册 252 家,同比增长 63.6%,注吊销 292 家,同比增长 41.7%;而大中型餐饮企业虽倒闭率相对较低,但面临经营利润下滑、职业经理人频繁更换等问题。骆驼辖区现有特大型餐饮企业(3000 平方米以上)4 家、大型餐饮企业(500 - 3000 平方米)13 家、中型餐饮企业(200 - 500 平方米)43 家,共计 60 家中大型餐饮企业。这些企业虽尝试多元化经营以分散风险、增加收入,但仍在盈利与亏损边缘挣扎,若仅考虑餐饮主业,经营状况更为严峻。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消费驱动力不足,利润空间受挤压 1.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曾催生 “伪中产” 群体,他们热衷于网红餐厅消费,推动了大中型餐饮企业繁荣。但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使该群体消费观念回归理性,更加注重存款,对价格敏感度提高,外出就餐频率降低,倾向于在家做饭或选择性价比高的小型餐饮店,并通过团购、优惠券等方式降低消费成本,这直接压缩了大中型餐饮企业的利润空间。 2.降价策略受限。为吸引客源,大、中、小型餐饮企业纷纷采取降价策略,但大中型餐饮企业由于面临较高的固定成本,如房租、人力和原材料成本等,在定价时必须考虑成本覆盖。同时,为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们还需提供更高档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投入,导致其降价空间极为有限。 (二)经营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短缺 1.营销方式滞后。大中型餐饮企业大多依赖传统营销手段,如传单发放和打折优惠,缺乏创新与针对性,未能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时代的线上平台进行精准推广,导致营销资源投入未能有效转化为客流量和销售额增长。 2.经营模式僵化。传统单店经营模式为主,缺乏规模化、连锁化经营意识,且受限于固定品牌定位,难以跨界拓展品类。例如骆驼辖区某酒店有限公司,采用传统餐厅模式,服务缺乏多样性与个性化,菜品创新不足,空间设计陈旧,生意萧条;而另一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将婚庆与餐饮结合,创新商业模式,在菜品与空间设计上体现创意融合,生意火爆。 3.员工素质有待提高。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使他们对餐饮服务期望升高、容忍度降低,常见投诉集中在异物和服务质量问题上。这反映出大中型餐饮企业员工多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因生活成本高、城市归属感低,难以积累储蓄并注重职业能力提升,进而影响服务质量。 (三)市场分析欠缺,选址定位不准 1.选址与市场需求脱节。骆驼辖区部分大中型餐饮企业选址失误,如某企业位于居住小区内,虽有人流量优势,但因油烟问题频繁被投诉,反映出企业在选址时未充分考虑目标市场和潜在顾客需求,未做好功能规划,未预留排烟管道,导致选址与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不符。 2.交通便利性考量不足。部分商业区因未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和顾客到达便利性,导致客流量受影响,商圈内大中型餐饮企业运营困难,倒闭率高。 三、对策建议 (一)善用消费券与促销政策,优化成本结构 1.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持续推动餐饮消费券政策实施。餐饮消费券通过降低消费门槛、激励消费、扩大商户参与度和提升消费体验等,能有效促进餐饮门店生意增长。例如,2024 年镇海餐饮消费券活动自 5 月 31 日启动以来,发放价值约 30 万元的大额满减消费券,有力拉动了线下餐饮消费。餐饮从业者应抓住机遇,聚焦核心业务,优化成本利润结构,在保障品牌品质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二)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与约束作用 1.规范经营,培养人才。行业协会应为辖区内中大型餐饮店制定行业规范,突破传统经营模式束缚。通过传帮带、师徒制等方式,全方位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提升菜品与服务质量。 2.推动融合,创新发展。建立现代管理体系,促进餐饮业与零售业、旅游业、酒店业等融合发展,推动企业向集体化、连锁化、智慧化转型,如采用商圈引流等策略共同应对经营难题。 3.引导错位竞争,保护特色餐饮。发挥协会约束指导功能,加强地方特色餐饮业保护,引导大中型餐饮企业错位发展,形成各自特色品牌,避免恶性竞争。 4.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加强对餐饮从业人员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避免负面情绪影响消费者和同事。 (三)优化网点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 支持餐饮企业在景区、公共体育场馆、演出场所、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周边开设门店,分散因城市规划导致的客流损失。通过优化业态空间布局和统筹营业时间,明确餐饮时空结构属性,实现规划与管理一体化,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四)加强菜品创新与质量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 1.鼓励菜品创新。大中型餐饮企业应加大菜品研发投入,建立菜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厨师团队挖掘新食材、新口味和新烹饪方法,定期推出特色菜品和季节性菜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顾客新鲜感和忠诚度。例如,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流行饮食趋势,开发创意融合菜品,吸引更多食客。 2.强化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食材采购标准和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食材新鲜、安全、优质。加强厨房卫生管理和标准化操作流程培训,规范厨师烹饪过程,保证菜品质量稳定。同时,建立完善的顾客反馈机制,及时处理顾客投诉和建议,持续改进菜品和服务质量。 (五)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1.利用线上平台拓展业务。餐饮企业应积极入驻外卖平台、在线点餐平台等,拓展销售渠道,增加订单量。通过优化线上店铺页面设计、菜品展示和营销策略,提高线上店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如提供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或配送服务,为顾客提供便捷消费体验。 2.借助数据分析优化决策。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和分析顾客消费数据、市场趋势数据等,深入了解顾客需求、消费习惯和市场动态。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优化菜品结构、调整定价策略、精准营销推广,提高企业运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例如,通过分析顾客点餐数据,发现热门菜品和搭配,针对性地进行菜品推荐和促销活动。 3.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采用餐饮管理软件,实现点餐、收银、库存管理、人员排班等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餐厅运营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六)加强校企合作,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1.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餐饮企业与职业院校、高校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可参与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环节,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培养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厨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2.开展员工培训与继续教育。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内部培训和外部进修课程,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内部培训可包括菜品制作技巧、服务规范、管理知识等方面;外部进修可鼓励员工参加行业研讨会、技能培训认证等活动,拓宽员工视野,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同时,企业可与学校合作开展在职员工继续教育项目,帮助员工提升学历水平和职业资格等级。 (七)关注政策动态,争取政策支持 1.餐饮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就业扶持政策等,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例如,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小微企业税收减免、稳岗补贴等,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2.企业可通过行业协会等渠道,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政府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政府出台有利于大中型餐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政策申报流程和要求,确保企业能够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
主办单位 | 区商务局 |
会办单位 | 区人力社保局、区建设交通局 |
答复意见 |
王渊、王青玲委员: 您提出的《促进镇海区大中型餐饮企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4年,镇海区出台一揽子举措推动餐饮经济良性发展。一是政策领航,通过配套发放餐饮消费券撬动餐饮经济GDP,2024年全区配套发放餐饮消费券总额达598万(含工会餐饮消费券),拉动餐饮消费GDP达1100万。二是加强引导,鼓励餐饮企业服务提能升级,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钻级酒店、国家餐饮标准门店、烹饪技能大赛,争创区域餐饮标杆,2024年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酒和家餐饮店获评国家四钻级初评名单,石浦大酒店潮宴(镇海店)获评国家五叶级绿色饭店,三是抓实培育,联合高校开展餐饮人才技能培育,通过开展技能大赛、职称评定等方式提升餐饮服务水平,2025组织开展雄镇杯烹饪技能大赛,邀请餐饮大厨一展身手,一较高下。开展校企联合培育,与职校、技校开展合作,进行厨师定向培养,保障技能人才就业。 餐饮事关民生福祉,是稳民生提民心的关键步骤,为了进一步提振餐饮经济,保障民众舌尖上的享受,特出台以下举措: 一是加强帮扶指导,加速企业品牌化建设。目前我区餐饮企业品牌化初步形成,如虹桥酒店、船老大等本土餐饮企业均实现逆势增长,且积累了较好的民间口碑,下一步要加强引导和培育,不断提升餐饮业绩。支持餐饮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级钻级酒家、中华老字号等评选评级,组织区内餐饮企业参加中国食品展、糖酒展等各种展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顺应市场行为,抓住市场消费热点,发放配套消费券以刺激消费欲望,拉动餐饮经济。 二是发挥行业联动,促进餐饮行业发展。加强与餐饮协会及头部餐饮企业间联系,及时跟进了解餐饮行业发展情况及难点堵点,帮其排忧解难。完善餐饮行业规范和标准,促进行业自律,为消费者提供消费安心丸。 三是推动餐饮企业服务升级,提高餐饮行业服务水平。鼓励企业数字化发展,引导老餐饮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线上营销、预订、外卖等业务,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人才培养,建议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秀餐饮人才到镇海创业或就业,为本地餐饮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