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42号提案的答复
领衔人 | 昃磊 |
建议内容 |
一个地区年轻人的数量和占比决定了这个地区社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同样,一个地区早期创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也决定了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未来,所以,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培育高质量早期创业项目是各级政府一直以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一、我区现阶段加强早期科创项目支持的意义 1.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镇海率先在全市勾勒了“科创强区”的发展蓝图,加强早期科创项目支持和培育,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镇海的发展目标。 2.我区土地资源有限,且利用已经非常充分,限制了通过招引大型链主企业进行产业链带动从而实现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战略新型产业、扶持和培育中小型成长企业更符合我区的自身特点。 3.目前支持早期创业项目的高层次人才政策重点0针对海外或者市外项目和人才的招引,对项目落地镇海时间和项目核心成员来镇工作时间都有严格限制,对本地创业项目不友好,导致了部分优质本地创业项目的外流。 4.随着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和甬江实验室建设完成,我区已经累计建成高能级科创平台13家,周边高校科研院所林立、科创资源和科创人才密集,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和早期创业项目会从这些平台显露出来,我区应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各种政策和举措实现这些早期科创项目的就地转化、就近孵化,为中长期镇海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活水”。 二、相关建议 1.政策层面,升级现有高层次人才政策为高质量科创项目及人才政策,弱化原有政策中对于项目落地时间和核心团队成员来镇工作时间的限制,不论“出身”论“质量”。在评审中,重点评估项目的技术能力和产业前景,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本地初创项目倾斜,有效解决过去很多人才项目“落地性”差的问题。 2.资金层面,国家鼓励发展耐心资本,鼓励投早、投小,但是考虑到科创项目发展速度慢、退出周期长,单纯依赖社会化投资机构很难给予足够的支持。建议充分利用镇海“宁波帮”发源地的优势,由政府牵头发起“宁波帮”科创慈善基金,引导“宁波帮”人士和成功企业家对镇海区的支持从过往的教育、养老、基础设施等方面,转向对优质人才和早期创业项目的帮扶,支持镇海的未来发展,打造耐心资本新模式。运行机制上,一方面定期进行项目评审,对合格项目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操作上可以参考“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模式;另一方面,支持和参与区内龙头企业发起设立的CVC基金(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和孵化有助于自身业务中长期发展的优质早期项目和技术。上述两种机制都不以实现短期退出和追求财务回报为主要目的,可以长期陪伴创业项目成长。 3.设施层面,在庄市街道片区打造“创业友好社区”,规划建设更多面向早期创业项目的孵化器载体、创业公寓和配套设施,帮助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就近解决科研、创业、生活等需求;在镇海石化区打造面向新材料的专业孵化器,吸引相关项目在科研院所完成小试后就近完成中试实验和量产工艺探索;在镇海其他区域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产业园载体打造面向重点行业的加速器,满足项目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需求。 4.制度层面,考虑到早期创业项目风险大、退出长的特点,且上述工作中需要更多政府部门和国资主体引导和参与,建议在相关制度制定上从“国资保值增值”的角度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转变,优化考评机制和问责机制,实现政策和措施的有效落地和充分执行。 |
主办单位 | 区科技局 |
会办单位 | 区委人才办、区财政局、区国资中心 |
答复意见 |
昃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本地早期科创项目支持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为全面落实省委市委“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与“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总体部署,积极营造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切实加大科创项目孵化、培育和扶持力度,面向未来抢占发展先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今年开始,我们将创新开展“科创镇海·种子工程”,您所提的关于加强本地早期科创项目支持力度,正好与我们这次种子工程有契合之处。 实施“科创镇海·种子工程”是我区打造科创强区的2.0版本。种子项目是指处于业务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较高的成长潜力、创新能力、科技含量以及较广的市场前景,但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科创项目。“科创镇海·种子工程”是指以“聚焦产业需求、强化主体培育、优化生态支撑”为主线,重点围绕前沿材料、集成电路、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氢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细分赛道,以本地存量项目为基,孵化培育新项目,通过拓源强基、多元遴选、政策滴灌、金融适配、平台赋能、才智聚能、服务集成七大行动,形成“初创孵化-加速成长-产业融合”全链条扶持体系,破解种子项目“融资难、资源少、转化慢、市场弱”痛点,推动形成“硬科技种子—高成长企业—战略性产业集群”的梯次培育体系,打造长三角特色鲜明的科技初创企业成长示范区。 您所提的加强本地早期科创项目支持力度以及结合我们种子工程建设,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升级人才引育政策。加快修订镇海区“雄镇英才”(引进类)政策,迭代项目遴选机制,建立以技术前瞻性、产业适配度、团队成熟度为核心的多维度评估体系,着力提升项目落地质效。放宽市属科创平台人员、镇海籍新生代的来镇时间要求,鼓励在甬科研人才和新生代企业家产业创新、科技赋能。 二是探索实施“科创伙伴”计划。盘活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甬江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材料所等高能级平台创新资源,发挥东方理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甬江实验室孵化器等作用,开放共享创新成果验证平台,建立“平台推荐”项目遴选机制,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三是探索建立“投—贷—担”联动机制,探索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方式。加强政府、银行、担保等机构深度合作,以政府基金引导、银行信贷投放、担保增信相结合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系统性的多元融资服务,共同支持早期科创企业发展。 四是推进种子基金,构建“接力投资”的资本支持模式。汲取先进地区在种子基金运作模式、投资策略及产业培育方面的经验,结合镇海重点产业布局,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核心导向,聚焦前沿技术孵化、硬科技初创企业培育及产业链关键环节补强。同时,深化镇海基金群战略建设,建立分层分类投资管理机制,构建覆盖种子期、天使期、VC、PE的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 五是完善引导基金差异化考核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借鉴市场化基金运作方式对政府引导基金考核制度进行相应优化,按照企业生命周期制定考核机制,同时建立以尽职合规为前提条件的容错机制,引导政府产业基金做长期投资、战略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推动落实耐心资本。 六是构建关键小事保障体系。建立覆盖顶尖人才、青年团队、科研群体的阶梯式住房供给体系,提供高品质人才公寓、青年人才社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多元居住选择。根据人才层次分层分类最大限度保障就学资源,同步对接多元化教育机构,满足不同教育需求。开设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并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科技工作的支持与参与,欢迎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