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索  引  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成文日期:

文件编号:

主题分类:

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2022年工作计划

浏览量: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完成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市均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重点要以“三个年”专项行动为抓手,着力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稳进提质,进一步夯实增长基础

全面落实国家新一轮组合式减税降费措施,大力抓项目、促消费、稳企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项目攻坚再发力。紧抓国家重大政策调整“窗口期”,超前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重要补链项目。实施“重点项目攻坚年”专项行动,统筹推进重点项目236个,年度总投资358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总项目数的41%,全年新开工项目69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重点推进新型研究型大学、高端合成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布局要求,加快5G基站、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实施重大项目跟踪机制,让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跟着项目走。

消费扩容再升级。巩固扩大基础性消费,以节促市挖掘消费潜力,开展“金秋购物节”、“惠民车展”、外贸展销会等系列活动。制定出台促进居民消费具体措施,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用于留工优工稳企促产专项活动。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用好电子消费地图,抓好电商直播基地建设,打造5个农村电商示范服务站,扶持壮大一批电商平台、网络旗舰店,网络零售额实现较快增长。打造消费新场景,繁荣城市夜间经济,提升“一街一品”特色街区品质。

营商环境再优化。落实省“5+4”政策体系和市“1+6”专项行动要求,安排各类财政帮扶资金6.09亿元,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及早发力。深化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国家级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不断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镇海计划,推动2家企业过会或上市,确保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动态保持在20家以上。深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改革,精减项目审批招标流程,推进极简审批许可,优化注销服务,降低企业退出成本。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让企业家潜心强创新、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二)聚焦创新引领,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

创新是镇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必须不断突出创新“首位度”,以创新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夯实创新主体基础。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加100家、200家以上。持续开展“三清零”活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达到45亿元,新增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家。全力打造绿色石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全面开展企业科技创新引领评选活动,推进科技企业培育发展量质齐升。

提升创新协同能力。鼓励区内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实验室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体系。紧抓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机遇,做好东方理工高研院首批招生,建成投用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加快推进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建设,新成立数字经济、质谱技术2家研究院。打造镇海科技市场升级版,实施区“十四五”技术攻关重大专项,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打造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等多领域互动和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深化科技服务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效能,发展多层次科技金融,完善科技信贷风险代偿机制,继续做好第四轮“科技贷”。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50个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4100人。建立完善人才暖心保障体系,新增人才安居专用房600套,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聚焦做强实体,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命脉,是强区之基,必须心无旁骛把实体经济发展好,壮大体量、提升质量,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锚定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目标,大力发展“122”千百亿级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抓紧抓实5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培育数字化车间10个、智能工厂3个、“未来工厂”2家。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隐形冠军”企业1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建设石化新材料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体3家。培育“十百千”工程标杆企业3家,完成提升项目30个。深入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行动,新建、改造提升小微企业园3个,出清高耗低效企业50家以上。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价值延伸,重点发展液化品、油品等大宗商品交易,推动油品集疏运网络建设,提升发展港航物流产业,交通业增加值达9%以上。支持研发服务、检验检测类企业发展,引培服务业总部企业5家,生产性服务业营收突破1800亿元。培育壮大文化体育、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规模、上档次。实施数字产业倍增工程,加快智能家居家电等新兴产业发展,持续壮大数字商贸、新零售等规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25%。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构筑大学科技园-萌恒片区的“数字+”楼宇生态圈,全力推动镇海大厦打造“亿元楼宇”。完成集成电路产业园规划,推动产业园首批项目落地。

(四)聚焦城乡统筹,进一步提升区域功能品质

树精品意识,下绣花功夫,推动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提升,打造有靓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幸福美丽家园。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形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空间规划“一张图”。开展城市风貌、城镇社区、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研究。进一步整合、挖掘存量土地资源,优化完善城乡功能配套,开展老城滨江、镇海电厂、新型研究型大学等重点区块规划研究。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和空间布局,做好耕地“两非”整治,推进建设用地复垦、未利用地垦造耕地。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分类推进招宝山、庄市、九龙湖风貌区创建,推动澥浦镇、蛟川街道创建美丽城镇样板。启动箭港湖南岸地块建设,加快庄市老街、骆驼老街、“团桥一河两街”等区块建设进度,全力打造4条精品线路和4个特色街区。加快后海塘等片区城市更新。实施“城中村”集中连片改造,完成拆迁12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湖滨、总浦桥、白龙等未来社区创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道路、公园、绿地、广场等养护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世纪大道高架北延、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等项目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后通段通车,7号线开工建设。完善区内骨干路网,加快杭甬复线澥浦互通连接线、威海互通连接线、明海大道(镇浦路-海天路)建设,提升改造中官路(东外环-镇骆路)。完善公共出行网络,新改建公交候车亭53个,新增路侧智慧泊位800个。改造“四好农村路”15公里。启动镇海非遗展示馆、西大河综合性公园、古海塘公园二期等项目建设,谋划推动“一场两馆”建设。

(五)聚焦绿色低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必须把一城山水守护好,让绿色成为镇海最动人的色彩。

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完成25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版,启动水生态环境治理整治提升行动,做好市政雨污管网溯源排查和养护工作。强化固废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完成60个“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完善镇街向同级人大定期报告环境状况和环保目标完成情况制度。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双碳”三年行动,统筹节能减污降碳,推进石化园区循环化、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落后产能,加大“低散乱污”企业整治提升力度。深化绿色制造工程,开展石化、铸造等规上企业绿色工厂评价,组织20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实施绿色化技改项目50个,培育创建三星级绿色工厂50家,淘汰落后产能项目40个。

着力强化生态系统修复。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创建市级美丽河湖1条、美丽河湖片区1个,推进3处废弃矿山修复,完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管控。加快海岸带生态修复,完成海塘安澜一期主体工程。强化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启动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加快“森林镇海”建设。完成河道年生态补水2000万立方米以上。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清水浦泵站、庶来泵站扩建等工程建设。

(六)聚焦改革赋能,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传承“宁波帮”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推进数字化改革。紧扣“1612”架构和“一本账”重大应用,加快建设36个省市试点项目,着力打造5个重点应用、2个以上最佳应用,“浙里办”“浙政钉”上线应用25个以上。持续完善“1+5”综合门户,提升数据实时更新能力和门户访问量,“浙里办”用户注册数达35万。持续深化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完成数字资源集成管理系统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基本建成区级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共享需求满足率达到90%,加快“152”“141”体系衔接贯通。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产业用地供给创新,迭代升级“亩均论英雄”改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亩均增加值均增长7%以上。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公司和镇投、海江公司融合发展,加快镇街、园区国企整合重组,推动国资基金群发展壮大。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镇街“一支队伍管执法”,打造“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

加大开放合作力度。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参与宁波舟山江海联运中心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全国占比不降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3%以上。积极对接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大力发展油品服务贸易、大宗商品离岸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宗商品交易额突破1100亿元。完善全民招商体系,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以上,引进市外内资150亿元以上、浙商回归省外资金90亿元以上。深化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

(七)聚焦乡村振兴,进一步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镇海要美农村必须美,镇海要富农民必须富。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全面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整治,深化“田长制”闭环管理,新建和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9000亩。稳定畜禽生产,生猪年出栏能力3万头以上。加快打造南岚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启动水果番茄精品园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共富联合体建设,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全年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率达4%以上。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精品示范建设,聚力打造省级新时代共同富裕美丽乡村示范带,积极谋划都市农业公园建设,创建省级未来乡村3个、市级小集镇式中心村1个,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4个以上。推进村庄有机更新,大力推广艺术赋能模式,新增美丽庭院2500户。深化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健全标准化运维管理机制,创建2个省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打造8个省级星级公厕,完成3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标准化改造。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农业“标准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位一体”农合联、“肥药两制”等集成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三农”数字赋能,加快建设农田“建管用”一张图、低收入农户帮扶等智慧化管理平台。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乡村双创园、农创客基地、青创农场等一批创业创新平台。深化农村普惠金融改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

(八)聚焦人民至上,进一步改善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办好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

优化民生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旅游体育设施提质升级工程,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4831平方米。切实做好文物古迹保护传承。加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供给,建成投用仁爱教育集团九龙湖分校、蛟川实验小学等项目,完成贵驷小学改扩建一期工程,续建董家畈规划学校、实验小学西扩工程,开工建设区技工学校、庄市规划小学。巩固提升“双减”成果,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完善疫情防控“七大机制”建设,切实增强平战转换能力。深化“健康镇海”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三乙创建,开工建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贵驷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全力创建健康促进区。

完善社会保障。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超7500人,接收高校毕业生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着力解决产业工人住房难题,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5600套。提升医保惠民水平,医保户籍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实现100%。开工建设九龙康养中心,实施老年助餐服务提升项目,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优化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加快推进基层崇军志愿服务站建设。完成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环境改造11处。

强化社会治理。构建“条抓块统、区镇一体、扁平化运行”基层治理格局,完善贵驷街道社会治理联动机制。深化全民普法教育,夯实基层法治基础。推进“平安镇海”建设,深化“遏重大”攻坚战,推动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持续防范企业债务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通讯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统筹做好消防安全、防灾减灾各项工作,为改革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镇海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品质之城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