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索  引  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成文日期:

文件编号:

主题分类:

发布日期: 2021- 11- 30 浏览量:

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印发《镇海区“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件有效性 有效
文章正文

各学校(单位)、幼儿园:

现将《镇海区“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

2021年11月23日

镇海区“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市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执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计划》和《宁波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对标省、市数字化改革“重要窗口”要求,统筹镇海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推进数字教育实施,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水平,以数字化牵引区域教育高位发展,助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区和更高质量基础教育名区建设,铸就具有镇海辨识度的“品质教育”金名片,特制定镇海区“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构建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以促进公平和减负提质为重点,以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主线,以数字赋能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队伍专业化和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为保障,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教育系统性变革中的内生变量作用,为镇海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 总体建成区域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区域数字教育治理体系,有力支撑教育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智能服务,实现教育整体智治。全面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政府“城市大脑”,聚焦数字社会“学有所教”跑道,基于省市级“教育魔方”系统框架,有序推进区级教育行业云、教育大数据驾驶舱和多跨场景的教育教学应用建设,基本实现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标杆级”智慧校园覆盖核心片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争取迈入省级先进行列,逐步满足大规模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和全民终身学习需求。

三、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高效协同,全员参与,均衡发展。

——整体智治。坚持“局校一体化”系统观念,全方位实施教育信息化,实现整体智治、共建共享、流程再造和组织重构,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智能监管和高效运行的教育形态。

——集成迭代。注重业务集成、数字集成和政策集成,整合教育各类资源,形成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施闭环管理,不断推进迭代深化,可持续发展。

——协同应用。以场景化的多业务高效协同应用为抓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从试点应用到常态应用,优化用户体验,提供便捷周到的教育教学服务。

——唯实惟先。立足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效导向,立足镇海未来教育,敢于创新,适度超前,善于突破,更好地服务区域“品质教育”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赋能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

依托省市数字化改革成果,加强区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设计与制度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业务、数据和技术的系统集成,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赋能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数字社会“学有所教”跑道,基于省市级“教育魔方”系统框架,有序推进区级教育行业云、教育大数据驾驶舱和多跨场景的教育教学应用生态建设,构建 “教育大脑+智慧学习”治理和服务体系,打造教育领域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场景,加快推动从经验治理向制度治理、智慧治理、整体智治转变。以“局校一体化”系统集成的理念,推进管理服务流程再造。以“小切口,大场景”迭代部署的方法,强化各级各类教育数字化系统功能整合和教育治理应用集成改革。建立数据资源标准,构建动态汇聚、实时共享、有序开放的教育数据资源应用服务体系,稳步提升数据质量,发挥数据赋能教育智治的价值。基于“局校一体化”框架标准,鼓励中小学校参与研发或以低代码开发镇海教育场景的高频应用,试点推广,共建共享。将“数改”与“双减”两大任务有机结合,聚焦数字社会未来教育跑道和应用场景,推动“学在镇海”课后服务综合管理应用建设,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双减”任务中“课后服务”高质量落地,为全省的“双减”工作探路,做到先行先试,力求创建可借鉴、可推广、具有镇海教育辨识度的服务品牌。

(二)改善数字教育基础环境,提升技术装备管理水平

以需求为导向,继续健全以租代建发展机制,实施区级教育城域网基础环境升级改造,扩大“万兆到校、千兆到桌面”骨干网络和WIFI6无线网络新基础环境设施建设覆盖面,提升整体安全运维服务水准。依托政务云和教育行业云,推动区域教育行业“云网端”一体化协同发展,支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教育基础环境。以市智慧校园“标杆校”创建工作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局校一体,片区协同,促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全面有计划推进开放互联、智能感知、虚实融合的智慧校园环境,鼓励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创建。在“双减”背景下,探索和形成一批技术赋能教育的新应用场景,推进传统教育技术装备的迭代升级,大力推动校园文化融合,校内外数据资源融通。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建设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环境,整合构建数字家校空间、中小学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支撑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新型教学空间建设,实现校校建有新型教学空间,有力支撑课程改革实施和育人模式变革。深化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扎实推进镇海区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和优秀课外阅读指导课例评选活动。倡导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支撑下“大图书馆”理念,拓展学校图书馆外延功能,发挥其广泛的社会性、应用性和合作协调性。优化信息化基础环境资源配置,继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多样化、情境化、课程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持续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未来更为广泛的学习服务,提高家校协同育人效果。

(三)健全信息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增强整体防控能力

始终把信息和网络系统安全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健全镇海区教育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完善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教育系统信息和网络系统安全工作,持续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推行学校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和技术部门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健全教育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智能监测能力,确保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专项经费投入,配齐用好网络安全设施设备,购置专业化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全面加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完善网络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安全态势感知与研判、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能力。开展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保护教育行业重要数据,保障师生个人信息安全。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加强日常安全监管力度,做好教育系统重大活动期间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

(四)优化数字资源公共服务,提升应用效益水平

借助省之江汇教育广场、宁波智慧教育云、镇海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浙江微课网和“局校一体化”教育云存储共享平台等系统,组织学校积极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活动,开展镇海区优秀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同步课程等评选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完成甬上云校、数字家长学校、浙江微课网、名师网络工作室及基础教育精品课等资源建设指标任务。助力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平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智慧云平台、“学在浙江”全民数字学习平台等资源平台建设,形成省、市、区、校四级共享互用的课程资源中心,为地方课程推广、校本课程建设、选修课程学习和家庭教育协作等提供资源支撑,为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服务。探索资源建设机制创新,适度将教育资源建设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激励范畴,建立合法规范的资源开发奖励机制、价值流通机制、版权保护和共享交换机制,激发教师资源开发积极性,实现教育资源众筹、众创、众享。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查机制,推进在线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活化镇海教育资源技术环境,加快资源数据流动传递,提升镇海教育品牌数字资源溢价能力。

把提升广大师生资源应用水平和挖掘资源建设效益价值,作为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长期重点任务。创新在线课程及配套教学资源应用组织形态,丰富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评价,高质量普及网络学习空间,融通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社交空间,支撑常态化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满足大规模个性化教学资源需求。

(五)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抓手,分层组织开展培训研修和交流活动,重点培育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深度强化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执行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组建两支强有力队伍:一是以建设和管理为主要任务的“技术研发精英团队”,二是以应用和服务为主要任务的“技术融合导师团队”。创新教师研训新模式,鼓励中小学开展跨学科、智能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媒体新技术支持下的教师治理、教师教育和教育教学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构建中小学教师智慧研修应用,实施线上名师讲坛、空中课堂等活动,集聚名优教师智慧共享。在各类教学评比展示活动中,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列入评价指标,进一步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构建区域统筹、校际联动、研训一体、内驱成长、梯队晋级、融合创新、成果物化、多维评价的教师信息素养长效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培育未来教育技术融合智慧型的学科骨干教师团队,储备新时代创新性人才,全面促进区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

(六)合理引进现代教育技术,适应教育教学变革需求

积极组织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活动,构建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推进融合人本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革新。开展基于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教育实践和应用研究,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基于信息技术对教与学流程进行再造,构建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采用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智能化流程,建设职教数字化平台,促进校企之间专业、师资、人才需求等资源共联共建共享,推进职业教育迭代升级。

(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

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安全及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进一步优化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等课程配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打破学科界限,积极开展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融合的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区域学校新型空间建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移动终端、网络学习空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促进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等方面的引导,养成良好的网络应用习惯。开展中小学信息素养提升实践、虚拟机器人程序设计、模拟城市和创客类展示等活动,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创新能力。

(八)开展国内外开放合作,提升镇海特色教育影响力

坚持开放联动理念,紧密关注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理念和经验,开展国际视野下的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积极引入和共享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和国际领域教育信息化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扩大镇海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辐射面,提升镇海教育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工作机制,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主体责任。完善“一把手”责任制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提高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力。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深化教育信息化认识,明确区域各级单位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研究。

(二)优化政策环境。以进一步健全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度为重要举措,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建立教育信息化协同推进制度,形成发展合力。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数字资源建设、网络研修和在线学习等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重要参考,激励教师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鼓励教师提供线上优质教育服务。

(三)落实经费保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培训和运维等经费纳入预算。创新投入机制,丰富教育信息化供给方式,适度探索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引导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加强对相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加强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四)建强人才队伍。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加强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打造一支具有现代信息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建设、应用和服务队伍。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信息化人才结构,提升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应用骨干人才和教育信息化专家。推进学校后勤服务中心和教育技术团队紧密协作,提升现代教育装备预算采购、运维服务和专业管理水平。

抄送:宁波市教育服务与电化教育中心,镇海区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

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                     2021年11月2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