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字号:

12月7日,区领导带队来到招宝山街道海港社区港务新村垃圾点位视察指导垃圾分类工作,现场强调,要增强做好垃圾分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拿出切实可行举措,全面树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意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量。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关键小事、民生难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特别是6月11日我区召开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暨生活垃圾治理攻坚会以来,全区上下一心,真抓实干,已形成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镇海模式,推动我区垃圾分类工作排名从全市末位跃居全市前列。

形成最大合力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我区聚焦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用“红色”引领“绿色”,让垃圾分类工作行稳致远。

“入户宣传、桶边督导、每日‘晒’桶,在垃圾分类行动中,我区涌现了一股股红色动力。”据区分类办专职副主任王明芬介绍。

王明芬口中的这股红色动力正是来自全区的万余名机关干部,他们主动到居住地村(社区)报到,主动亮明身份、登记信息、加微信群,自觉接受监督管理。特别是在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破袋投放等工作中,他们充分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带动父母长辈及亲朋好友支持配合垃圾分类工作。

为加快村(社区)垃圾分类处置,我区每个机关单位还建立了村(社区)结对制度,每个机关单位结对2—3个村(社区)。除此之外,村(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核心纽带作用,把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串联起来,把广大志愿者发动起来,推动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格局,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垃圾分类由理念到意识、由意识到知识、由知识到行为、由行为到习惯的转变。

建立长效机制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即‘一撤两投三导’。”区垃圾分类办综合组组长陈冬福总结。

其中,撤桶并点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一环,我区在实行撤桶并点过程中,既做到了强势推进,又兼顾人性化,做到一小区一方案,争取点位越少越好。据了解,截至11月底,我区城镇小区垃圾投放点位已减少1538个,从2068个减至530个,目前已有193个小区符合撤桶并点要求。

所谓“两投”即定时定点投放和破袋投放。如今,我区197个小区已全部开始实行破袋投放,192个小区开始定时投放。“为方便居民,部分小区在节假日增加中午投放时间段,对于个别无法在投放时间段投放的居民或投放不方便的老年人,物业上门代为收集。”陈冬福说。

另外,经过入户指导、桶边劝导和检查督导,进一步加强了我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提高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绿蓝黄红“四色榜单”的设立,更是直观反映了村(社区)、小区垃圾分类考核成绩,督促落后单位“颜色”升级,质量提升。

靶向解决难题

生活垃圾分类,点多、线长、面广。为此,我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各级各方步调一致、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为解决散居小区分类质量不高、厨余垃圾收运质量不高、分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我区将较大的散居区分成几个外网格,逐个攻克,并将零星散居纳入周边小区,或者单独封闭,委托第三方负责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分类质量好的厨余垃圾优先收运制度和生活垃圾分类质量评估机制,同时由原先“一日一清”改为“一日两清”;制定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对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正确、投放正确的进行积分奖励,用来兑换实物、积分入学等。

然而,对于不想分类的少部分人,我区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垃圾分类进小区执法专项行动,及时对混投者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