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镇”牌公共文化继往开来谱新篇
字号:

茶余饭后,工作小憩,想追求文化生活,去哪里?

镇海人从不会为这个问题烦恼。因为他们只要前往“三只鲍鱼”(以镇海文化艺术中心剧院为代表的地标性建筑)所在地,或就近到各个村(社区)的文化礼堂,就能观看各类文艺演出、阅读浩瀚书籍、参加各式活动……

悠悠70年,镇海的公共文化服务一直以让镇海人民享受丰富多彩、高尚健康、振奋精神的文化生活为目标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三只鲍鱼”投用、文化礼堂持续建设等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的一系列动作,新时代“雄镇”牌公共文化服务正继往开来并蓬勃发展,带动群众文化获得感持续提升。

“三只鲍鱼”用文化刷屏

中秋节一大早,培菊图书馆报告厅内,“关于中秋的那些事”讲座就吸引了近50位孩子和家长前来了解中秋节传统文化,而在中秋节前,与图书馆毗邻的镇海大剧院、文化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也举行了几场让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和活动,用文化为团圆节“暖场”。在中秋家家团圆之时,“三只鲍鱼”以各类文化活动频频“刷爆”镇海市民的微信朋友圈,用公共文化增添节日气氛。

从“三只鲍鱼”建成投用,这个位于宁波北中心,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投资5亿余元,集演出、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性地标建筑经过近5年发展,已然成为镇海公共文化活动的“集中地”。内含培菊图书馆、区文化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大剧院四大文化区块,“三只鲍鱼”不仅是各类文化活动的举办地,还承载了建设“书香镇海”、在家门口看到重量级演出等镇海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浓浓的文化期待。

确实,承办“中国音乐小金钟”等各类国字、省字号演出和活动,助力镇海区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综合性示范项目等,四大文化区块的集合,让“三只鲍鱼”成了镇海文化艺术综合体的象征,不负镇海市民期待,让镇海城市文化形象迈上了更高台阶。

文化礼堂“摇曳生姿”

70年建设,镇海公共文化服务从复苏到发展,除“三只鲍鱼”这艘文化“大船”扬帆起航,文化礼堂也如一艘艘遍布于镇海的“文化舰船”,“摇曳生姿”中让“雄镇”牌公共文化覆盖面更广,更接地气。

2013年,镇海启动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全区已建成文化礼堂33家,覆盖率居全市首位。有了设施一新的文化礼堂后,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体活动就有了举办场地,群众不出社区和村落,文化生活和需求就能得到极大丰富和满足。

今年4月刚从大工程单位移交到蛟川街道管理的炼化社区,半年来社区的文化生活可以说气象一新。群众不仅可以在社区内看到其他村(社区)的表演,社区自有文艺团队也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社区居民陈美丽和她所在的夕阳红团队就在今年6月走进清水浦村文化礼堂表演越剧《十八相送》,受到热捧。“看过我们表演的,都说特别好!”

如何让所有群众都“叫好”,看到想看的节目,使文化礼堂不仅是演出的主阵地,更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第一线?今年5月启动的“礼堂夜市”送服务吆喝会,镇海就做出了创举。

群众“看菜”下单,喜欢什么就点什么,吆喝会一改以往文化礼堂服务提供模式,变为重点服务项目立体式“吆喝”模式,点对点送服务,实现群众“需”与政府“送”的精准匹配。“礼堂夜市”活动计划每年推出点单式服务项目70余个,组织活动千余场,贴近群众需求同时让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人。

公共文化服务是润物无声的文化事业,也是地方的文化名片。近年来,随着镇海公共文化阵地网络逐步完善、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供给机制不断创新,诸如“雄镇大舞台”、漫想生活节等特色主题文化活动相继举办并成为公共文化招牌,招宝Dancing全国嘻哈文化节、海峡两岸民间艺术交流等活动甚至走向省市乃至更大舞台。同时,镇海群众文化建设水平也整体提升,《天山的灯》《梦回十七房》等精品创作成绩喜人,文物博物资源得到盘活并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相信在下一个发展的70年,镇海的公共文化事业会以新内容、新姿态、新面貌大步前进,群众的精神世界也会因此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