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规模小、实力弱的教育小县,发展成格局全、质量优的现代化教育强区需要多久?镇海交上的答卷,是70年。
区域面积24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只有23万的镇海,从横向对比,或许只能算是个“小个子”。但说到教育和文化,镇海绝对能称得上“巨人”。
尊师重教的传统在镇海源远流长。院士之乡、商帮故里、人文梓荫……这些美誉已经成为每个镇海人引以为傲的区域标签。从1978年,镇海中学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13所重点中学之一,到2016年,镇海以全省该批次最高分的成绩成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镇海教育史和镇海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样的激情燃烧、波澜壮阔。
成绩和个性发展并行
从2002年起,镇海中学学生的高考成绩就像股市“牛市”中连续上扬的“K线”一样,顶尖大学录取率持续走高。这所百年名校走出了无数“学霸”,走出了十多位省部级官员和两院院士,还有不少人文学者和作家。
浙江省委常委张曦、中科院院士贺贤土、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方亚芬,还有曾到镇中采风的电视剧《小欢喜》编剧、《钱江晚报》副总编辑鲁强……在校史馆里,一块展板陈列了100位各行各业的镇中校友,既有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校友,也有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为社会作出不平凡业绩的校友,激励着每一位镇中学子励志进取。
学生们不只是会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也同样精彩。目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兴趣小组近60个,拥有一批独具特色的精品社团,几乎所有学生都至少参加了一个社团或兴趣小组。镇中学子在美术、音乐、体育、科技创新等不同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镇中的成功源于学校“放而不乱、抓而不死、管而不僵、新而不浮、张弛有度”的管理风格和一支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团队。
如今,镇海中学秉承着“梓材荫泽,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努力保持并不断提升“宁波领先、浙江一流、全国著名、国际有名”的整体办学水平,大步行进在“从优秀走向卓越”的新百年发展征程中。
不同人群享受优质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近年来,我区全面铺开“均衡教育”建设,贯彻“生命教育”理念,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让不同人群都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高考,早已不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
在镇海职教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渗透了整个校园,致力于让不同的孩子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
颠覆旁人对职业教育只有机床轰鸣声的固定印象,职教中心的文学和艺术类专业同样出色。在茶艺室,学生用专业的煮茶工具学习煮茶;在礼仪室,学生用标准的形体礼仪提升个人魅力;在模拟导游室,则有亚洲、欧洲、非洲等区域的模拟旅游场景。学生在职教中心不仅能学到技术,更稳定心性、开拓视野、找回自信。
在镇海职教中心校长张建强眼里,比精英教育更重要的是创意教育。自2011年始,职教中心开展以“创意、创业、创新”为主题的“三创”教育,并成立了校园学生创业谷。“千里马”快递、“车之美”汽车美容服务中心、摄影图片、启悦文具店……职教中心涌现出一大批在创业谷的成功案例。
“使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居。”相对于镇海的其他名校,或许职教中心和职业教育没有那么大的关注度,但正因为有它们,镇海的教育才能均衡且全面地发展,为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培养更多层次类型、更优秀的技能人才。
当下,镇海教育提出了“建成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区和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名区”总体目标。今年的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镇海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以更高的定位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生涯规划项目,以更新的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结构的均衡发展,以更实的举措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以更优的服务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走过70年,历史让我们自豪。我们也期待着,未来的镇海教育会更加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镇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