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虎:见证镇海走向全国教育强区
字号:

图为张兆虎近照。

张兆虎,出生于1950年,镇海人。今年69岁的他,当年被称为镇中“老虎”。第一,他名字带虎;第二,他教学水平顶呱呱。他在我区执教30多年,见证了我区教育界发生的大小事宜。如果有人问,哪一年我区教育发生了哪件大事,张兆虎都能娓娓道来。

5月28日上午,记者在招宝山街道银桂小区见到了张兆虎。多年过去了,他身上那股虎虎生威的劲头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收敛。

张兆虎出生那年,镇海教育界发生了几件事:县中简师部并入慈溪锦堂师范、文泰小学旧址开办城关幼儿园、各区设中心小学、久丰纱厂开办职工业余学校文化识字班。

在镇海发展的蓬勃进程中,张兆虎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于1966年从镇海中学初中毕业了。在这16年里,镇海先后开办各类学校,合计开办耕读小学241所;实行小学五年一贯制,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和生产劳动一起并入小学课程;在初中恢复外语课,增办郭巨、霞浦、小港、骆驼等7所初中;县中与辛成中学合并,建立镇海县首所完全中学,定名浙江省镇海中学;培育数千名知识青年、民办教师;重建文教局、成立教研室。整个镇海的教育底蕴一层一层被托升,群众不再满足识文断字,而是有了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眼界与勇气。“镇海老话中部分词语来源于英语,司的克(手杖)、司别灵等,语言的开放与教育的开拓紧密结合。”张兆虎说。

1969年2月,镇中66届初中生怀着没有毕业证的惴惴不安之心,集体插队落户。张兆虎被分配到贵驷农村。两脚泥、一身汗的种地生涯,与书声琅琅的镇中校园,隔了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远。艰苦的劳动环境下,张兆虎没有忘记读书,他牢记老师的教诲。“得教育者得天下。”他说。

1973年9月,张兆虎被挑中到城关二校担任语文代课老师。1973年11月转到城关一校任体育老师。“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句流行俗语,在他身上还真的存在过。

5年后,即1978年,国家已恢复高考政策。张兆虎拼了一把,靠着镇中打下的好底子,以及无时无刻勉励自己的读书劲,考进了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大学期间张兆虎入了党,毕业后回到镇海。优秀的人才备受各方青睐,包括县委办公室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然而他还是按照教育局分配,到镇海中学执教。

张兆虎的入职得到校方重点培养。学校决定让他从初一这一届开始带。当时镇中初中一年级只有4个班,他担任了两个班级语文老师,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同时兼任校团委书记。几年后,张兆虎被提拔为学校教导处副主任。

回忆镇中执教生涯,满满情怀在其中。

当时的镇海中学,生源包括北仑、梅山等地。初中部设在城关大教场路北面,镇海人都称它为“镇中西部”。校门是两根水泥柱,透过老照片看进去,背后是二层高的教学楼。实际上,二层楼上还有个阁楼,叫三楼。教研室、教师办公室等就设在三楼,学生在一楼二楼上课。简陋的水泥墙,大大的宽门窗,尖尖的屋顶,昏暗的室内。就这样的条件,在当时已是镇海最好的校舍,也是镇海的最高学府。所有成绩好的学生,想方设法考入镇中求学。

艰苦的生活读书环境,挡不住学子的求知欲。几乎每一名镇中人都在争分夺秒求知,不是握着一本书,就是躲在校园一角看书。每个人都把读书求学当成了最神圣的事。

1985年10月,镇海撤县建区,镇海北仑自此分开,各设教育局。各级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全县完成了扫盲任务。同年,包玉刚等倡议建立了中兴校友会。此前一年,包玉刚等港胞热心捐资助学,为家乡教育发展贡献了力量。镇海的教育面越扩越深,道路越走越远。

1987年,张兆虎带学生升到高二时,再次更换岗位:城关中学急需一名业务能力出色的带队校长。区教育局要求镇海中学推荐一名中层干部。张兆虎上任。

“还是做副校长吧,我张兆虎名字反过来念,正好是副校长。”张兆虎说。

那一年,城关中学在镇海人心里并不“感冒”。它外表十分简陋,校风、师资力量、办学设备也十分薄弱。张兆虎和他的同事们决定改变城关中学面貌,一面借助社会力量,引入民间资本改造提升校园面貌,一面引进经营人才办好校办厂,争取多出经济效益提高教师待遇,引进好教师。

同时,张兆虎带头抓学风,尤其是狠治逃学。他一周6天扑在学校,付出极大精力。由于他极其严厉的治学,城关中学校风显著好转。1994年,张兆虎带班班级11人考入镇中,1997年增加至28人,同年班级诞生镇海、北仑两区中考状元。2000年,他所带最后一届班级28人考入镇中。张兆虎的身板随着时光逝去不再挺拔,而同时,一张张闪亮的名单,就像种下的一棵棵小树,成为他永远的骄傲。

几年后,张兆虎从镇海教师进修学校退休。与此同时,一年又一年的高考奇迹、镇中神话、创新班、特长生等现象席卷而来,镇海被牢牢安放在全国教育强区的光荣榜上。镇海教育现象成为镇海荣光。已经安度退休生活的张兆虎默默关注着每一次高考变革、每一张镇海教育界成绩单,在心底为镇海教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