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绿皮火车
字号:

我对绿皮火车有一种挥之不去难以弃舍的情结。那是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宁波社队企业跑外勤,几乎每个月都要坐几次火车,当时,客运列车都是我们今天称呼的绿皮火车。

人们如今外出,大家首选交通工具通常是飞机和高铁,少有人选择速度慢时间长条件差的绿皮火车。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去遥远的外地,除了轮船就是火车。只是轮船受航道限制,只能航行在沿海或者长江沿线,所以,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便是火车。

老一辈人都知道,宁波经济发展最早启碇于社队企业。1970年代,急于摆脱贫困的宁波农民纷纷打起政策“插边球”,办起了社队企业,于是农村出现了“队队有厂处处冒烟”的办企业高潮。社队企业没有国家计划内生产指标,他们的全部活路就是靠能说会道的外勤到全国各地揽活接业务。于是,绿皮火车就成了外勤们出行的标配;于是,绿皮火车就与宁波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了。

当年在队办企业跑外勤时,我每年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在外面出差,坐火车里程毛估估也有几万公里。那年月火车票常年都紧张,别说卧铺,如果买到一张靠窗座位票,我就心满意足了。某年冬天夜晚,我从长春返回宁波,只买到过路列车车票,心里便有“站火车”准备。列车进站,我眼睛盯着车窗,看看哪节车厢人少些,竟发现有一节车厢只坐着寥寥几位旅客,而其他车厢都挤得满满当当的,于是大喜,特意上了这节车厢。进入车厢,找了靠窗位子坐下,才发现车厢特别冷。一问,才知道车厢暖气坏了。我赶紧打开旅行袋,把能穿的衣服都加上,心想冷一点也比没座位站着强。我低估了冬季东北的寒冷。列车开动了,一会儿,我就觉得车厢简直是冰箱,那个冷啊,把骨头都冻得生痛。实在冷得受不了,旅客们就在车厢里跺脚,那情景好生滑稽。天亮后列车过山海关,车厢里人多了起来,加上关内气候暖和许多,这才解脱了痛苦。

社队外勤为了省钱,常常把火车当过夜的旅馆。那时火车票设定有效期,首次300公里增加一天,以后则每增加800公里增加一天,只要在有效期内抵达目的地,一张火车票是可以沿途多次上下的。这样,就给外勤们提供了一个既方便又省钱的机会。那时我在徐州和北京都有业务单位,每次去两地联系业务,我总是买一次通票,按照规定,宁波到北京的火车票有四天有效期。从宁波上车,到上海签证转车去徐州,花一天时间办完事情,马上签证去北京。这样可以免却排队买票的麻烦,还省下旅馆费和车费(通票和分两次买票费用大不一样)。我以为这是我出差的个例,后来与中鑫毛纺集团老总说起这种事情,他说他也经常这样的,看来,那些社队外勤们都有这种体验。

经常坐火车,我成了坐火车“老油子”。有时在列车始发站买了无座票,我不担心没座坐。那时每节车厢定员118个座位。但对号票只卖到110号。我的目标就是瞅准每节车厢的8个机动座位。当然,我必须最早检票进站,才能抢一个110 号以后的座位。不过这个有时也不灵。不少老乘客都知道这个秘密,有时候动作稍慢,这类座位就被别人捷足先登。咋办?我有办法,花5分钱买一张比乘坐列车早一点车次的站台票,提前进入站台候着,等到我坐的那次列车一放客,马上进车厢占据110号后座位。这一招可灵,用上这个办法,我再也没有出现过始发站无座票“占座危机”。

列车上半途占座也有窍门。中途上车,有时车厢里有空座,那时你要看行李架,如果行李架空出一块,下面的空座基本保险。如果看到空座就座,等列车开动,多数会有人请他让座,因为这个座有主,只是刚才到车站买东西或散步去了。当然,有时候办法想尽,还是未能占得一个座位,只好硬碰硬“站火车”。我“站火车”的最高纪录是一天一夜,从哈尔滨一直站到常州,脚肿得鞋都脱不下了。

不过,那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现在人们外出,不是高铁动车就是飞机,很少有人坐绿皮火车了。不过我还是要说,宁波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高度,绿皮火车功不可没。现在不少上规模的民营企业,有许多就是从当年小打小闹的社队企业发展壮大的。可以说,绿皮火车曾经承载着宁波经济发展的一段历史。

也许有过这段经历,我对绿皮火车情有独钟。去年赴海南猫冬,到延边访友,就是乘坐绿皮火车“火去火来”的,那时旅游淡季,机票打折后价格与火车硬卧差不多。所以我乘坐绿皮火车与省钱无关。想想吧,偕三朋五友乘坐绿皮火车,漫长旅途中或品茗闲聊,或举觥交错,平时没机会说的话可以随便说,生疏了好久的感情可以借此续上。酒足饭饱,躺在铺上休憩养神,欣赏车窗外一幅幅流动风景,那是何等惬意啊。那年,我们从齐齐哈尔乘坐等级最低的绿皮火车北上漠河,火车在郁郁葱葱的大兴安岭蜿蜒爬行,窗外车行景异,一幅幅北国大森林画面扑面而来。同行的唐老师出神远眺湛蓝苍穹下起伏的兴安岭,感慨万分说“坐这种火车就是最难得的旅游”。唐老师的感慨我亦有同感。每次坐绿皮火车,我都把途中当作旅游。去年去海南,杭州上车时身着羽绒服尚感到冷,才30多小时,到了海口穿衬衣还觉得热,这一路感受的和看到的渐行渐热的气候和景物变化,岂不是“涨知识了”。

绿皮火车正在逐渐被速度更快的高铁动车替代,终究会有一天,它将成为历史,彻底退出铁路系列。但是,人们不会忘记在中国铁路史上,曾经有一种老式火车,它的名称叫绿皮火车。(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