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镇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六大战略”这一主线不动摇,真抓实干谋发展,全力以赴补短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域城市化加速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全社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3.7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539.9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207.45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之比为0.9︰71.6︰27.5(见图1)。按户籍人口计算,全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1.6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76万美元)。

图1:全社会三次产业构成

  全年区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217.9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207.45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之比为1.5︰50.5︰48.0(见图2)。按户籍人口计算,区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2.57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3.40万美元)。

图2:区属三次产业构成

  财政收支。全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05.52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96亿元,增长1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见图3),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4.49亿元,增长37.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45亿元,增长12.6%;医疗卫生支出5.06亿元,增长16.7%;科学技术支出2.89亿元,增长20.7%;住房保障支出2.50亿元,增长5.6%。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1%(见图4)。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七涨一降”格局,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4.4%,医疗保健类上涨3.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2.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1.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7%。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为97.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指数为97.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稳步推进,关闭落后产能企业1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企业7家,共腾出用能空间1.88万吨标煤。“去库存”成效明显,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3.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0.71万平方米,增长66.4%。“去杠杆”有序推进,年末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降成本”取得实效,全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减少3.5元。“补短板”深入推进,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转型升级、开放发展、全域城市化、文化发展、民生有效供给、改革落地等七大领域中存在的短板。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农业产值9.04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0.33亿元,增长6.7%;畜牧业产值0.97亿元,下降17.7%;渔业产值0.14亿元,增长3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2亿元,增长6.7%。农作物播种面积13.2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4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36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44万亩。粮食产量1.92万吨,蔬菜产量8.50万吨。

  农业基础设施。全年全区农田基本建设开工3处,建成2处,累计完成土石方53.34万立方米,兴建防洪渠道50条,疏通河道51条。农业机械化保持较高水平,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69万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67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189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59台,联合收割机52台。机播面积2.45万亩,机割面积3.52万亩,机耕率、机割率和机灌率均为100%。

  新农村建设。主要道路两侧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设施用房整治深入开展,道路清爽行动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市首位。四联小区一期、九龙家苑三期等农房项目相继完工,新增农房6297套,建筑面积75.75万平方米,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扩面提质。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社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04.02亿元,比上年下降2.4%(见图5);工业增加值(生产法)395.33亿元,比上年增长6.9%;利润总额200.18亿元,比上年增长54.1%。全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4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见图5);工业增加值(生产法)194.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利润总额5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9%。企业梯队培育继续加强,年末全社会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5家,其中,工业总产值超1亿元、5亿元和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66家、33家和15家。区属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0家,其中,工业总产值超1亿元、5亿元和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61家、29家和12家。产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绿色石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92.02亿元、31.40亿元和26.8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7.0%和9.3%。

  建筑业。全年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94.2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59.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1%。年末全区拥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66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7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见图6)。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94.90亿元,比上年下降31.0%,其中,工业投资94.89亿元,下降31.0%;第三产业投资276.40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其中,房地产投资66.39亿元,下降11.4%。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212.44亿元,比上年增长70.6%;非国有投资158.86亿元,比上年下降22.6%,其中,民间投资137.82亿元,下降21.9%。区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见图6)。

  城市建设。以骆驼、庄市组团为主体的城区中心功能不断提升,万科1902商业广场建成投用、宁波植物园一期开园迎客,新城吾悦广场建设加快。招宝山、蛟川融合发展,招宝山提升改造全面实施,蛟川北区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九龙湖、澥浦组团发展,九龙湖运动休闲度假特色日益彰显,澥浦老集镇改造加快推进。“三改一拆”力度加大,完成“三改”面积228.45万平方米,处置违法建筑123.32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

  国内贸易。全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额106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917.64亿元,增长10.6%;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51.28亿元,增长12.3%。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9.74亿元,增长11.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60亿元,增长9.7%。年末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284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8.74亿元,利润总额1.55亿元。物流枢纽港成功跻身首批全国物流示范园区,全国首个液化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年末全区拥有12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全年实现成交额108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实现成交额746.92亿元,增长26.7%。

  对外经济。全年全区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0.3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进口总额31.86亿美元,增长22.4%;出口总额28.47亿美元,下降17.3%。全年全区引进外商投资项目31个,比上年增长14.8%;总投资额5.8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9%;合同利用外资5.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1%;实际利用外资2.8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0.3%。

  旅游业。年末全区拥有星级宾馆8家,旅行社5家,A级旅游景区(点)4个。全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5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5.75亿元,增长15.4%;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90万美元,增长19.5%。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66.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5.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0%。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宁波帮文化旅游区和宁波植物园接待游客人数分别达到161.09万人次、123.61万人次、95.87万人次和36.50万人次。

  六、交通、邮电、电力

  交通业。年末全区拥有营运性公路运输工具4055辆。航运业总运力达到147.87万吨。一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提档加速,三官堂大桥、世纪大道快速路前期项目有序推进,轨道2号线二期正式开工,杭甬复线连接线开展立项。交通出行更加便捷,新增2条公交线路,新建公共自行车网点13个,投放公共自行车500辆。

  邮电业。全年全区邮政业实现业务总量7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7.3%;邮政业务收入8017万元,比上年增长4.8%;发送信函量82万件,比上年下降20.4%;报刊订销量2517万件,比上年下降11.4%。全年电信业实现业务收入6.7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2.4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7.70万户,互联网用户17.58万户。

  电力。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1.4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7%(见图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13亿千瓦时,增长4.5%;第二产业用电71.37亿千瓦时,增长7.7%,在第二产业中,工业用电71.03亿千瓦时,增长7.8%;第三产业用电6.06亿千瓦时,增长17.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86亿千瓦时,增长17.3%。电力日最高负荷13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5%。

  七、金融、证券

  金融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币各项存款余额6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95.39亿元,增长4.2%;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32.75亿元,增长10.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币各项贷款余额612.8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41.59亿元,增长35.1%;非金融企业等贷款余额471.24亿元,下降1.3%。

  证券业。全年全区证券机构证券成交总额1188.86亿元,比上年下降50.4%,其中,股票成交额950.99亿元,下降55.4%;基金成交额22.70亿元,下降66.5%。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4.73亿元,比上年下降26.5%。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4.58万户,比上年增长1.4%,其中,A股4.47万户,增长1.3%。

  八、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建设全面启动,首届全球创新设计大会、“奇思甬动”中国创客大赛成功举办,“宁波慧谷设计小镇”入选市首批特色小镇。年末全区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区级科技(科普)示范基地14家,科技型企业194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94家。全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58次,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5项、专利授权1782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18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46项,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252份。年末全区拥有省名牌产品25个,市名牌产品38个。

  教育事业。年末全区拥有幼儿园59所,在园幼儿13612人;小学23所,在校生23566人;初中7所,在校生9541人;高中4所,在校生5002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2479人。幼儿入园率达100%,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高中入学率达99.3%,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中考总平均分列全市首位,高考一本录取率达43.4%,镇海中学、蛟川书院一本上线率分别达98.3%和83.9%,全省总分前100名达44人。宁波赫威斯肯特学校开工建设;新城中学建设及炼化小学改造(一期)项目继续推进;骆驼实验学校(一期)、职教中心扩建工程建成投用,新建校舍面积5.36万平方米。

  人才开发。全年全区组织各类人才招聘活动134场。引进和培养博士42人,硕士及副高以上264人;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2475人,其中,硕士生82人,本科生1358人。年末全区拥有省领军型创业团队2个,市“3315计划”团队6个、个人13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725人,其中,高级1699人,中级8568人。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厚德镇海”、“书香镇海”建设全面深化,3人获评“中国好人”,10人获评“浙江好人”,成功创建全国2016年“书香城市(区县级)”。广播剧《给大海点灯的人》获得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奖,戏剧精品《明州女子尽封王》成功创作。引进文化创意企业351家,合计注册资金超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年末全区拥有镇(街道)文化站6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92个。全年组织大型文化演出活动125场,群众性文化活动457次,第三届市民文化节、雄镇大舞台、德国海顿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浙江省话剧团精品话剧《凤凰》等文艺展演相继举办。年末累计开通有线电视用户10.30万户,其中,农村3.44万户。全年新开通数字电视小区9个。

  卫生事业。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服务机构238家,其中,医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7家,村卫生室83家,门诊部13家,疾控、监督2家,妇保机构1家。全区共有医院病床2345张,拥有专业卫技人员3274人,其中,医生1104人,护士(护师)1415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103张,医生49人。6个镇(街道)实现云诊室建设全覆盖。

  体育事业。全年全区获得国家级金牌16枚,银牌4枚,铜牌5枚,其中,蹦技学校在全国技巧锦标赛上获得金牌10枚;获得省级金牌38枚,银牌19枚,铜牌10枚;获得市级金牌143.5枚,银牌108枚,铜牌105枚。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316次,参与人数5.70万人,新增和更新各类健身路径36套。成功举办第二届“吾悦广场”九龙湖(宁波)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年末全区按户籍口径统计的总户数90547户,人口226846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09‰,死亡率4.19‰,人口自然增长率4.90‰。全区女性初婚人数930人,一孩率为66.0%。

  居民收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27元,比上年增长7.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46元,比上年增长8.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5年的1.823:1缩小至2016年的1.817:1。年末全区私家车(9座以下)拥有量78072辆,比上年增长15.4%。

  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118人,开发(保持)公益性岗位1027个,帮助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7762人,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4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65%。

  社会保障。社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区属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0.31万人、21.33万人、15.51万人、16.18万人和14.0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3%、1.6%、3.0%、7.1%和0.3%。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福利机构8家,床位2190张,福利企业19家。全年支出各类救助金8025万元,募集慈善捐款3293万元,纳入低保对象人数1626人,发放低保金913万元。

  十一、生态环境、社会安全

  生态环境。全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2.9%,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因子氨氮、总磷浓度明显下降。完成河道生态修复11.4公里,清淤20.1公里,关闭94家污染畜禽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年末城市绿地面积2856公顷,绿地率44.9%;公园绿地面积32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7.3%。新增绿化163公顷,完成沿海防护林修复23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8%。

  公共安全。平安护航G20峰会任务圆满完成,治安形势持续好转,连续两年荣获“省创建法治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年全区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128起、死亡34人、受伤1109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8.6%、5.6%和12.6%;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36起、死亡27人、受伤13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4.9%、3.6%和7.7%。

  说明: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各行业总产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

  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

  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企业;

  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万元及以上的餐饮企业。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