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号:

2017年2月8日在镇海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镇海区区长 魏祖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区在新常态下抢抓机遇、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积极有为、走在前列”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六大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由560亿元增加到754亿元,年均增长7.2%,其中区属生产总值由290亿元增加到432亿元,年均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6.25亿元增加到64.96亿元,年均增长12.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0亿元,年均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12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346元,分别是2011年的1.56倍和1.64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回顾过去的五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生态优先、综合整治,环境质量不断好转

始终把生态环境整治作为第一战略,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生态环境不断好转,在全市首家获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森林城市”。

治气抑尘大力推进。狠抓煤尘、有机废气整治,在全省首推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完成镇海炼化、镇海电厂等企业烟气排放脱硫脱硝改造,累计淘汰燃煤锅炉331台,淘汰黄标车5926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累计达3.9亿元。困扰群众多年的煤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降尘量基本达到较整治前下降90%的目标,空气中有机污染因子指标较2011年下降70%以上。

水土治理持续发力。“五水共治”深入推进。“清三河”达标区创建通过市级验收,完成河道生态修复65公里,纳入动态保洁河道342公里。完成姚江东排镇海段整治工程、镇海东排南线主体工程、新泓口强排泵站应急工程等防洪排涝项目建设,镇海污水处理厂二期、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用,污水管网增至530公里,雨污分流改造137公里。2016年地表水五类以上标准点位较2011年提高17.4%,主要污染因子氨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下降39.2%、40.5%。推进土壤修复,加快“森林镇海”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3%,人均绿地面积16平方米,为全市最高。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九龙湖镇获“全国最美村镇”宜居奖。

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严格项目准入机制,否决288个项目。关停并转化工、酸洗等企业150家,整治提升300余家,基本实现化工区规划控制红线外无化工企业的目标。强化环境总量控制,29个新改扩建项目完成有机废气总量替代,减排任务提前完成省定目标。推行第三方环境监理服务,网格化环保监管体系初步建成。

(二)注重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加快提升

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战略,促进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目标,按照“绿色+循环”要求,加快石化开发区建设,推进产业链招商,中金石化、金海德旗等项目顺利投产,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3亿元,利用外资6.2亿美元,被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并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化工园区前四强。物流枢纽港“三位一体”的功能格局进一步完善,入选首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较2011年新增注册企业1318家。推进金属园区转型,36家企业实施关停并转。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开展“三大行动”,走访帮扶企业9000家次,解决问题2200个,五年兑现各级补助奖励资金超过30亿元,结构性减税24.7亿元。成立装备制造业、文化创意等产业联盟3家,开展“牵手企业闯市场”行动。深化“政银企”合作,各级转贷互助资金累计转贷201.1亿元。推进“四换三名”,优化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0.6%;制造业企业参与制订修订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32项;累计培育中国驰名商标6件、省著名商标32件、浙江名牌25个;积极推进“两化”融合,被评为全国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区;进入全省工业强县综合评价前15名。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商品市场成交额破千亿元,获“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百强”、“商务部百家百亿市场”等荣誉,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6%。现代生态型都市农业稳步发展,“一带三区五基地”格局初步形成,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五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9.2亿元,较上五年增长107.5%。十七房村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创业创新动能提升。科技进步综合评价进入全省十强,先后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实现市科技进步考核“三连冠”。企业主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进入快速增长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区属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从39%提高到50%,企业研发经费占区属GDP比重从2.76%提高到3.15%。建成全市首家科技大市场,列入全省试点,实现技术交易额14亿元。市大学科技园日益成为全市创业创新主阵地,培育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西电宁波产业园等“六大创新平台”,区大学生创业园获评国家级创业孵化基地,宁波慧谷i设计小镇、澥浦民俗文化小镇入选市首批特色小镇。引进和培育“国千”、“省千”人才24名,每万名人才拥有量居全市前列。城市经济加快集聚,累计引进企业1802家,注册资金82.5亿元。

(三)注重区域统筹、功能完善,城乡一体加速融合

五年完成全域城市化建设投资550亿元,城市化率达到81%,较2011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推进城市组团发展。骆驼、庄市建设加快,新城核心区功能逐步完善,休闲大本营初现雏形,宁波北部商贸商务中心形象显现,宁波植物园一期建成开园,结束了宁波作为副省级城市没有植物园的历史。招宝山、蛟川加快融合,启动镇海电厂整体搬迁,推进招宝山片区综合提升,整治改造老小区277万平方米,加快蛟川北区新农村建设,青枫雅苑一期项目主体结顶。完成贵驷街道设立托管工作,按照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北区定位,加快落实相关规划。九龙湖、澥浦组团加快建设提升,双双入选国家级重点镇。完善全区村庄布局规划,累计投入资金118亿元,实施农房改造项目40个。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世纪大道北延、镇海大道、东外环北延等建设,道路密度全省领先。实现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通车,投用公路客运中心等场站,新开、优化44条公交线路,投放公共自行车3000辆。加快水、电、气、光纤等建设,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光纤网络全覆盖。泥螺山围垦工程一期竣工。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推进“三改一拆”及“无违建”创建,五年完成“三改”806万平方米,“一拆”404万平方米。推进骆驼、招宝山街道等区域棚户区改造,已启动56万平方米、完成39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220万平方米。深化“四边三化”行动和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主要道路两侧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设施用房整治成效明显,道路清爽行动成绩实现全市“三连冠”。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四)注重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区新增财力七成以上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着力打造文化强区。深化“厚德镇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成效显著,获评“中国好人”3名、“浙江好人”10名。完善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在全市率先为在册志愿者购买活动人身意外保险。推进文化阵地“三个百分百”工程建设,区文化艺术中心、职工文体中心等建成投用,被评为全国首批“书香城市(区县级)”。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的地方标准,打造“雄镇大舞台”等文化活动品牌,多部作品获省、市“五个一工程”等奖项。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九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达到国内马拉松A类赛事标准,建成绿轴体育公园,被评为省体育强区。主流文化传播能力切实提升,荣获全国县级“十佳广播电台”。

切实强化民生保障。五年来投入58亿元,完成41项实事工程,解决了环境、交通、住房、教育、医疗、食品等方面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并轨改革,建立全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9%,在全国首创城镇住房综合保险和独生子女父母照护保险。教育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公办学校标准化率达100%,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完成区域卫生城乡一体化改革,打造“城市10分钟、农村15分钟”医疗服务圈,获评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新型农合医疗先进单位。推进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完成养老服务“9055”工程,高龄老人生活津贴标准全省最高,获评全国敬老模范先进单位。开展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社会救助水平全面提升。顺利实施区福利关怀院迁建等工程。获评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法治镇海”建设卓有成效,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获评全国法治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四个平台”、“微民生大服务”等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获省、市推广。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获省信访先进集体称号。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区域应急保障体系。妥善处置社会不稳定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面完成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重点县(市、区)攻坚任务。“平安镇海”建设深入推进,九年获评省平安县(市、区)称号,捧回“银鼎”奖杯。

(五)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红利持续释放

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实施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0余项,扎实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潜能。

以机制创新激活力。在全市率先开展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完善排污权等资源要素交易制度,顺利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投融资体制和平台,强化金融风险防范。稳步推进全域城市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有序推进农村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实施撤村建居9个,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流转率达77.5%,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以开放开发拓空间。五年实际利用外资13.7亿美元,年均增长11.3%;引进市外内资415.2亿元,引进“浙商回归”项目485个、资金200.3亿元,北欧工业园入选浙江省首批国际产业合作园。积极接轨上海,扩大长三角合作,引进合作项目119个,实际到位资金137.8亿元。积极推进山海协作,加强对口帮扶。

以简政放权优服务。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项目审批“ETC”绿色通道,精简涉审批事项166项。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审批效率提速57%。加快预算管理、国资监管等财政改革,完善产业发展“1+X”政策体系,预算绩效管理走在全省前列。

(六)注重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推进机关作风转变,提升了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五年来,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859件,政协提案1029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实现政府常务会议制度规范化、网络全程直播常态化。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全面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完善惩防体系建设,抓好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扎实开展“效能亮剑”行动,问责机关工作人员108人次,“三公”经费支出较五年前下降43%。

同时,积极支持工青妇、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组织履行职能,切实加强“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统计、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保密、老龄、慈善、档案、地方志、气象、关心下一代、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征兵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取得良好开局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区上下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全力以赴补短板、强优势、创特色,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预期目标。积极护航G20杭州峰会,为峰会胜利召开贡献了镇海力量;全力打好“拆、治、归”组合拳,完成“三改”228.5万平方米、违建处置面积123.3万平方米,全面启动工业园区(集聚区)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完成浙商回归项目引进任务。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积极推进石化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2.9%,较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实体经济帮扶扎实有力,落实市“35条”、区“13条”政策,完善转贷互助资金体系,加大困难企业帮扶力度。科技创新成为镇海发展的新名片,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获市委市政府正式授牌,成功举办首届全球创新设计大会、“奇思甬动”中国创客大赛,连续十一年举办“镇海杯”国际创新设计大赛。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全国首家液化品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全域城市化建设加快,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正式开工,万科1902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吾悦广场等项目顺利推进,城市功能配套日益完善。深入实施“厚德镇海”、“书香镇海”建设,文化提升步伐加快,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发布全国首款面向流动人口的APP平台“宁波·e乡”,建成投用智能化道路运输监控平台,加强安全生产管控。八项民生实事工程基本完成。

五年来,全区上下携手共进,展示了新常态下的新作为。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镇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镇海发展的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首五年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新时期政府工作:必须坚定不移站稳政治立场,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必须坚定不移践行发展新理念,坚持以推动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必须坚定不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培育生态环境新优势,确保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协同并进;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大胆解放思想,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激发各领域各方面的活力;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为民服务宗旨,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使发展更有“温度”。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0·26”事件教训深刻,绿色发展的现实与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实体经济困难尚未有效缓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有待做大做强,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还不够快,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难度不小;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城市功能品质需进一步提升;制约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全面推进改革创新任务繁重;社会建设、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安全生产任务依然艰巨,共享发展的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部分干部改革意识、法治意识、担当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与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也是我区加快动力转换、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根据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总体部署,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紧紧围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一区两带三园”建设,深入实施生态、创新、城市化、民生“四驱动”,实现环境、产业、功能、福祉“四提升”,努力把镇海建设成更具竞争力的港口强区,打造成更有幸福感的品质之城。

今后五年全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五年奋斗,努力建设生态环境更美、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功能更优、幸福指数更高的新镇海。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明显提高,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大宗生产资料交易额力争突破2000亿元。城市空间结构更趋合理,形态功能更趋都市化,城市化率超过8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走在前列,社会保持安定有序,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关键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遵循,深入实施“四驱动四提升”:

——突出生态驱动,聚焦发展环境提升。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完善生态功能布局。严守生态环境红线,实施临港化工集聚区生态修复工程,深化“森林镇海”建设,完善城市林带和滨海呼吸通道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化“五水共治”行动,基本建成“污水零直排区”,消除劣五类水体。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进一步提高。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处理,深化清洁土壤行动。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探索环境容量差别化分配机制,强化污染总量控制。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深化智慧环保建设,健全环境监管长效机制。

——突出创新驱动,聚焦产业层级提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核心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提质增效。打造创新平台。加快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建设,注重大学科技园提升发展,积极构筑“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链条。扩大全球创新设计大会、“镇海杯”创新设计大赛等影响力,推进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完善科技市场建设。振兴实体经济。对标“中国制造2025”要求,推进先进制造业“3+5”模块建设,打造两化融合发展的现代“智造”强区。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实体经济帮扶力度,落实企业降本减负等政策,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做强港口经济。积极对接“一带一路”、自贸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勇当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排头兵。围绕建设“绿色石化、生态园区”目标,加快镇海炼化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和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加快物流枢纽港与招宝山街道产城融合,完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推进金属园区转型升级。发展城市经济。沿宁镇路、世纪大道北延段区域,构筑集聚适度、辐射面广的城市经济带。充分利用新城楼宇资源,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文化创意强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服务外包支持力度。注重发展城郊型乡村旅游,打造“慢生活、亲山水、品乡愁”的假日休闲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农业、生态精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人才金港”。依托人才科技创新平台,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121”本土人才培养工程,构建区域人才高地。

——突出城市化驱动,聚焦城市功能提升。积极融入宁波都市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进程,着力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创业者乐园、美丽新家园、都市后花园。组团联动拓空间。骆驼—庄市组团围绕商贸商务中心、科研创新中心和总部经济基地定位,加快城市核心功能提升;招宝山—蛟川组团加快推进镇海电厂搬迁,推动老城改造提升,启动甬江北岸规划建设,构建现代商贸居住、江海文化休闲、现代都市工业的标志性区域;九龙湖—澥浦组团围绕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业配套定位,提升全国重点镇建设水平;加强与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对接,按照规划定位,加大贵驷街道与新城资源统筹、联动开发力度。建设管理提品位。统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地下建设与地上建设,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主动衔接好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3号线、5号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的功能体系。推进“三改一拆”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深化“1519”区域村庄布局,开展美丽乡村分类创建。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综合执法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繁荣文化添魅力。推进“厚德镇海”建设,探索文明创建全域化常态化新模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海防文化、“海丝”文化、商帮文化等历史人文基因,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融合发展。

——突出民生驱动,聚焦群众福祉提升。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努力使全区人民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建共享。强化社会保障。完善就业创业保障体系,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居民收入动态增长机制。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险人群全覆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急难”。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优化教育基础设施布局,扩大镇海教育品牌影响力,争创浙江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区;全面推进健康镇海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探索建立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体育、残疾人、妇女儿童等事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法治镇海”、“平安镇海”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食品药品监管、社会信用等体系,确保城乡安全、群众安宁、社会安定。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四驱动四提升”,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资源配置体制机制、财税金融体制和全域城市化综合改革,科学配置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树立全球视野,全方位融入“一带一路”等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强与部省属企业合作,深入推进山海协作,深化区域合作交流。


三、2017年主要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第一年,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根据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生态建设,在打造美丽宜居环境上有新进展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在全市先行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部分镇(街道)基本实现阶段性创建目标。积极推进清水生态工程,实现“三个百分百”,启动姚江二通道(慈江)、新泓口外移工程,强化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完成4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加强企业污水排放监管,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雨污分流;加强水环境保障,配合实施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深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大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进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进一步完善泄漏检测与修复体系,实施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扎实开展清洁土壤行动,启动金甬腈纶、后海塘阿克苏诺贝尔等地块的土壤修复工作,完成大地环保危险废物处置三期项目建设。

提升环境承载能力。抓好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等红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污染总量控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低小散”重点行业整治,为重大优质项目建设腾出环境容量。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和省级绿色企业创建,探索用能权有偿取得使用制度。加快“森林镇海”建设,强化生态林带建设和保护;推进“森林彩化”,实施九龙湖“四湖连珠”沿线山林增绿点彩工程;加强河道绿化保洁,打造生态亲水环境。推进公共绿地和景观建设,重点实施宁波植物园二期、绿核滨湖公园、宁波盆景园等项目。

完善环境监管机制。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境准入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完善“移动执法”系统,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完善“智慧水务”等平台,加强第三方环境监管,切实提升环境监管的水平。完善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积极拓宽监督渠道。

(二)推进创业创新,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有新进展

提升创新平台。推进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建设,加快启迪宁波科技园、宁波创意设计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众创空间功能。推进“六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平台资源融合,鼓励平台与产业联盟、科技市场、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助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做好宁波慧谷i设计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汇聚创新要素。强化创新项目引进,推进新城楼宇二次招商,加强与中科院材料所等平台互动,带动创新产业链发展。大力培育双创主体,完善创业孵化体系,鼓励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各类能人创业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5个以上,新建市级院士工作站1-2家,争创省级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各1家,引进技术和管理类优秀海外工程师8人以上。加强紧缺型技术人才培养,培育和引进更多的“镇海工匠”。

优化创新环境。完善新兴产业融资体系,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扩大融资渠道,推动企业挂牌上市。转变财政支持方式,推进财政政策资金向产业基金转型,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力争达到110家以上,建立、升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家以上,新增市创新型初创企业100家以上。

(三)推动转型升级,在提高产业层级上有新进展

推进实体经济壮大发展。完善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企业机制,加大排忧解难力度。积极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压力。加强产业联盟企业合作,深化“牵手企业闯市场”行动。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启动泥螺山北侧二期围垦工程、滨海造田三期工程,保障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推动政银企对接,发挥转贷资金“及时雨”作用,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按照“中国制造2025”宁波示范试点要求,积极推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引导优势产业集聚,培育优势行业和龙头企业。全年实现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深化质量强区建设,推进商标品牌创建,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两化融合”,大力扶持“互联网+”智能经济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积极发展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发挥阿里巴巴•镇海装备制造产业带等平台作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推进城市经济跨越发展。优化城市经济业态和布局,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着力建设特色商圈,加快新城吾悦广场、佳源都市银泰城项目建设及招商进度,推进红星国际广场、恒裕玫瑰湾、1688新青年广场等项目建设。依托宁波大学、西电宁波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资源,加快文创企业整合提升,促进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推进航运业和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旅游业发展,做好休闲旅游基地创建,丰富秦山乡村、蛟川生态园、十七房农耕园等乡村旅游元素。

推进港口经济优化发展。积极融入宁波港口经济圈,大力促进石化开发区绿色发展,加快推进镇海炼化扩建、中金石化、金海晨光、恒河科技等项目建设,深化循环化改造试点,完善提升石化产业价值链。加大物流枢纽港建设力度,创新保税物流中心运作模式,加快城市物流功能区建设,促进临港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金属园区转型,有序推进腾空土地的综合利用,优化临港新产业发展布局。

(四)深化改革开放,在增强发展活力上有新进展

在“三去一降一补”上持续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完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扩大评价范围,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生态型都市农业,提升“一带三区五基地”建设水平,新建5145亩高标准粮食功能区,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2个。狠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发挥农业生态功能,加强山林和水源地生态保护,完善生态林带和沿河绿化带运营机制。深入推进第三次农业普查。

在重点领域改革上精准发力。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着力健全投资融资机制,推动落实一批公私合作(PPP)试点项目;鼓励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大企业上市政策扶持力度;深化预算管理、国资管理等财政改革,加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深化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优化“四个平台”,着力打造党委政府基层治理的“110”。农村改革方面,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发挥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进一步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在开放合作上深度着力。依托浙洽会、国内外宁波周等载体,充分发挥商会、镇中校友会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70亿元、“浙商回归”资金36亿元。积极引导企业参加广交会、中东欧博览会等重点展会,进一步开拓中东欧、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推进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打造“互联网+外贸+物流”优势,带动上下游中小服务贸易企业抱团出击、联动发展。鼓励重点优势企业加快产品升级,培育外贸新优势,保持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持续稳定。

(五)推进城市化建设,在提升功能品质上有新进展

提升城区品质。加速构建宁波中心城区北部商贸商务中心,完善新城商务办公、文化会务、商业休闲、高档居住等功能。推动招宝山、蛟川协同发展,开展招宝山城区改造提升工程2017年行动,配合做好轨道2号线二期建设等工作,推进镇海电厂搬迁,加快宁镇路改造,启动甬江北岸开发规划研究;支持配合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推进贵驷街道重点和民生项目建设。完善交通网络,积极配合北外环、世纪大道快速路和三官堂大桥建设。提高要素保障水平,稳步推进500千伏镇海变等项目建设。提高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应用系统。纵深推进道路清爽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

建设美丽集镇。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治危拆违专项行动,巩固“三改一拆”成果,深化“无违建”创建,努力完成“三改”110万平方米、“一拆”100万平方米目标。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深化“阳光征迁”,完成征迁28万平方米,征地800亩,清零项目12个。提升九龙湖、澥浦建设品质,加快御水龙都、澥浦老集镇改造等项目进度,推进十七房二期开发建设。

打造秀美田园。推进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抓紧筹备蛟川北区新农村建设安置房三期等项目,积极推进湾塘、岚山新农村建设。加快镇海东排南线、澥浦大闸外移等工程建设,提升区域防汛排涝能力。推进农田环境和农业设施用房整治,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安居宜居美居”专项行动,开展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加快打造一批城郊都市型新村、田园宜居型靓村、生态文化型美村。

(六)促进文化发展,在提升发展软实力上有新进展

以文明新风引领市民素质全面提升。深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厚德镇海”建设,完善好人推选机制,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水平。擦亮“宁波帮”文化招牌,强化“宁波帮”国内外影响力。大力推进“书香镇海”建设,营造“学习文化”浓厚氛围。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全域化水平,开展品质社区“双十佳”评选活动,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

以居民需求引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乡三级公共文化网络,不断丰富“十分钟文化活动圈”内涵。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启动招宝山文化广场改造工程,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管理,提升“雄镇大舞台”品牌魅力,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艺创作项目化管理,完成新一轮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

以新型业态引领文化产业加速壮大。依托招宝山文化教育、澥浦民俗文化等资源,促进教育文化消费。结合棚户区改造,促进骆驼、庄市老街改造提升,努力打造特色街区,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坚持特色、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休闲体育等产业,拓展九龙湖运动休闲度假功能,提升九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品牌知名度,提升“商帮寻根”、“九龙问茶”等风景线。

(七)强化民生保障,在增强百姓获得感上有新进展

推进实事工程建设。结合“微民生·大服务”行动,安排农村清水工程、招宝山城区改造提升工程2017行动、招宝山区域医联体建设、工业园区(集聚区)企业雨污分流改造、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公共健身设施提升、公交对接工程、现场急救能力普及工程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等9项实事工程。

筑牢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措施。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并轨改革,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落实。推进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实施残疾人全面共享小康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加快储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住房保障,交付、新开工安置房分别为6400套和6000套。

发展优质均衡的社会事业。提升镇海优质教育品牌,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优化教育基础设施布局,建成投用新城中学(暂名)、赫威斯肯特学校、炼化小学改造工程(一期),推进骆驼实验学校(二期)建设。加快健康镇海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区域分级诊疗体系,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推进区域医疗资源整合提升,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打造“智慧健康”,着力提升医疗品质;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着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办好办强各项体育赛事。

构建安全稳定的治理局面。深化“平安镇海”建设,促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从拓面向提质转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走在省市前列。积极推进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发挥道路运输监控等风控平台作用,切实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严抓食品药品安全,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区创建。加强灾害预警预防,提升应急联动水平。加强矛盾预防与联合调处,打造“互联网+信访”的阳光信访载体。深化基层自治,做好村、社区换届选举,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优化“宁波•e乡”APP平台,完善流动人口积分申评制度。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推进“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提升法治建设水平。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水平。

强化宗旨意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推进政府机关作风转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增强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高服务企业的精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水平。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规模。

强化法治意识,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深入落实国家法治政府建设五年实施纲要,健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依法配置权力,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扎紧管权限权制度“围栏”。坚持依法行使权力,坚决执行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做好党代表提案、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依法科学决策,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相结合机制,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

强化担当意识,提升推动落实能力。按照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要求,围绕“拆、治、归”等省市重点工作,切实用新理念谋划工作,不断创新政府工作方式。健全激励引导机制和容错免责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为、善为、有为者撑腰,为想事、干事、成事者搭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坚决整治庸懒散现象,弘扬“钉钉子”精神,强化督查督办,着力提升效能,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执行力。

强化廉洁意识,提升拒腐防变能力。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从严治政中,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制度,打造“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铁军队伍。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控制行政成本,持续缩减“三公”经费支出。落实监察体制改革要求,完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切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各位代表,发展继往开来,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以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为实现“港口强区、品质之城”目标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附名词解释与补充说明

图解: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图解

附件: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分享: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