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闲置物品线上交易受青睐 需警惕诈骗
镇海新闻网
2016-09-30

 

  半年前买的演唱会门票,开唱前去不了,只能眼睁睁浪费?不,拍张照片发在网上,还有很多粉丝抢着买;海淘的奶粉多了,任其放着过期?转手给需要的妈妈,还能回点邮费;换季的闲置衣服,不一定就白占空间,与不同穿衣风格的人交换,还能尝鲜;每逢毕业季,学生跳蚤市场high翻天……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被改变,不定期清理家中闲置物品,通过互联网把它们再次兑换成钱,线上二手交易逐步深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

  闲置物品交易受青睐

  “去年买了台手机,用了几个月后又买了其他品牌的,那台手机就闲置了下来。”招宝山街道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闲置手机原价2499元,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闲置浪费,又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时有朋友建议他放在网上卖。

  “当时我就被说动了,要是真卖出去了,还能回点本钱,减少点损失。”王先生说。

  今年9月初,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把手机清洁干净,正反侧面都拍了高清图片,整齐了所有手机配件和发票,把资料全部贴到了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发布在了数码产品社区内,不到一个小时,就有很多买家来咨询价格和手机使用的相关情况。王先生在近十个买家中,与一名来自河北的大学生达成了交易,以1200元的价格成功售出。

  “爸爸妈妈总是不舍得扔东西,很多物品闲置在家里,占用空间。”家住蛟川街道的刘小姐也是二手交易平台的常客,她告诉记者,对比父母,她更倾向于定期清理,有的送人,有的在网上做二手交易,她笑嘻嘻把自己的这种行为标榜为“断舍离”的新型生活方式。

  记者随后登录了两人所说的二手交易平台发现,镇海已有多个成型的网络社区,以小区或者学校的名字命名,每天都有市民在上面更新自己的闲置物品信息。待交易物品有冷饮券、手机、衣物鞋帽、化妆品、小家电等各类生活日常用品,部分个人卖家的留言好不热闹。相比一般购物网站的“包邮”,在这里,“自提”“同城交易”等字眼更为惹眼。

  据记者了解,线下二手车、二手房交易、二手书等旧物交换早就为大众所熟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生活中的其他闲置物品及流通渠道有了更多的思考,二手交易开始从线下转入线上。

  据国家信息中心与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95亿元。但据艾瑞报告显示,2015年仅二手闲置物的市场规模就高达4000亿元。可见,闲置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网上交易心眼不可少

  然而,繁荣背后,买卖双方不诚信、交易物品质量和定价缺乏依据也一直限制着线上闲置物品消费市场的发展。

  “之前跟一个杭州的卖家交易,买了他的二手的水彩颜料,没想到,我付款之后,卖家就消失了。察觉不对劲,我立刻在网上申请退款,幸好没有什么损失。”在采访过程中,市民刘小姐忍不住向记者抱怨,“所幸是在比较正规的二手交易平台买卖,有相对健全的交易方式,不然就被坑了。”

  另一位陈先生就没有刘小姐这么幸运了,他告诉记者,自己在网上买了一套二手游戏手办,在跟卖家联系后,爽快地拍下了宝贝,结果对方告诉陈先生付款不成功,之后还冒出另一个人,对陈先生说要交保证金,不明就里的陈先生就用支付宝转了账,不久之后发现自己被对方拉黑了。

  除了买家受骗以外,也存在卖家被买家“欺骗”,比如明明自己发货的物品是真品,到了对方手里,被一口咬定是假冒的,还各种胡搅蛮缠求赔偿等情况。

  “这类线上二手交易,大多基于买家与卖家之间的诚信,主要靠买卖双方协议,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说。

  针对二手交易出现的货物与描述不符等各类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对二手商品、瑕疵商品交易虽然有所涉及,但只作了比较宽泛的规定,即“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且存在该瑕疵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除外”,也即经营者对该存在瑕疵的商品或服务在正常使用或接受时,不具备应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等问题,可以免责。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针对商家与个人的交易行为,并且必须要有购物凭证,而线上的二手交易,大多数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易,并非法律意义上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所以,对于从事线上二手闲置物品买卖的消费者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其的保护力度并不大。

  对此,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市民在进行二手交易时,应尽量选择同城当面交易,在购买商品之前一定要确认好商品的性能和新旧程度,最好索要原始购物发票。目前,正规的网络二手交易平台已引入了信用评价体系,也有第三方平台作为担保,交易前多确认一些必要信息,并且尽量规避正常交易流程外的转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