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谱写生态新篇章----国家级生态区创建综述
镇海新闻网
2012-10-19
     

      10月12日下午,我区4名煤尘整治监督志愿者跟随区环保执法人员到煤场察看后,第一时间为网友发布环境监督信息:“煤场作业正常,台风中受损的防尘网已修复,我区的生态建设行动很给力!”

  没有什么比环境保护更受镇海百姓关注的了。依山傍海的雄镇大地,是我市重要的石化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环境问题无可回避地成为发展过程中的焦点,也理所当然成为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2003年6月,当时的区委、区政府作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决策,从此将镇海推上了生态建设的快车道。经过3年多努力,2007年1月,镇海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随即开始创建更高等级的国家级生态区。2011年7月,镇海通过环保部组织的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

  2012年初,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镇海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为主线,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着力抓好“生态环境整治”等六大战略,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本建成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会议不但强调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的目标,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发展路径,而且首次将“生态环境整治”列为全区发展战略首位,将“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列为创建六个示范区首位。

  “环境是镇海最大的民生。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把生态环境搞好。”区委书记薛维海的一席话为镇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定了调。

  高额投入换来绿色回报

  面对一连串数据,不禁令人欣喜。近年来,以国家级生态区建设为契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跃升。2011年全社会生产总值达560.39亿元,其中区属生产总值达290.17亿元,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2404.20亿元,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达961.7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93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优化、节能减排工作、产业转型升级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若以2003年为起点,将这几年来我区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制成图表后会发现,这是一张奇峰突起的柱形图。

  据初步统计,近几年全区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投资达60亿元。相继建成了总投资2.2亿元、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镇海污水处理厂(一期)及配套管网;总投资5.9亿元、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及配套管网;总投资2.1亿元、日处理规模6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总投资1.7亿元、覆盖全区6个镇、街道集镇范围的城镇截污工程;总投资1.5亿元、涵盖全区40%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及化工废物处置中心、粪便处理厂等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十二五”期间,又开展了一大批污染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镇海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中水回用项目、北区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工业污水处理项目日前均已建成;后海塘煤尘综合整治项目、北区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污水处理及6万吨/日再生水项目、危险废物15000吨/日处置能力提升项目都已经基本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届时,镇海污染处置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2012年我区又启动镇海电厂、镇海炼化、久丰热电烟气脱硝工程。2009年镇电公司投资3.3亿元完成烟气脱硫改造,脱硫率达到90%以上,每年减排二氧化硫3.46万吨,随后又投资2.3亿元,拟在“十二五”期间对公司现有4台215兆瓦燃煤机组的锅炉实施烟气脱硝改造,预计2014年6月底完成,设计脱硝率为70%。镇海炼化1号重油催化装置烟气脱硫脱硝除尘项目于2011年8月18日正式开工,预计在2012年底建成投用。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设计脱硫率、脱硝率分别大于85%、63%。

  数据显示,我区累计投入2.6亿元建成总面积1.4万亩的雄镇、海天、清风、镇骆四条贯穿城乡的生态林带和面积约2200亩的绕城林带。投入了9.1亿元开展生态河道建设,按照城市景观河道、城市清水河道、城郊亲水河道、农村清水河道标准分期建设和整治,先后完成姚江东排镇海段北支线、中大河、周林港、东大河等主要河道的治理任务。“十二五”期间,还启动了姚江东排镇海段整治三期工程和镇海东排南线工程。

  煤尘灰少了,空气异味淡了

  清晨,家住港务新村的吴女士起床后习惯性地走到阳台窗口。“比前几年干净多了,”吴女士用手轻轻拂过窗台,微笑着点头,“整治工作是实实在在出成效。”

  作为“北煤南运”的重要中转基地和煤炭交易中心,镇海港煤炭等货物年吞吐量达2000万吨以上,煤尘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区市民。2011年起,我区开展清洁空气行动,分两期在煤场筑起了总长1600米、高17米的“绿色屏障”防尘网,480米长的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通过源头把关、路面巡查、装卸环节、间断性水雾喷淋等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依托“点、线、面”多方位结合的防控硬件体系,加快构建多方联控机制,一张防尘治尘的天罗地网已形成并逐步发挥作用。2012年,为加强对煤尘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区专门成立区煤炭扬尘整治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10多个单位联合开展行动。从最新环境发布信息看,我区1—8月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4.7%,比去年同期上升6.6%,环境整治行动初见成效。

  随着清洁空气行动深入开展,市民发现煤尘灰减少的同时,也感慨空气异味少了。“加油站换了新的加油工具,汽车加油时味道比以前淡多了。”市民赵先生在给车子加油时,明显感到变化。据了解,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已于去年全面完成了对29家加油站、3座储油库及14辆油罐车的整治。

  此外,企业通过实施产品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提升装备水平,强化治理,不断改进,使工艺尾气回收利用效率、储罐呼吸和无组织废气收集效率等方面有明显提高。2011年,区环保局完成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喷漆、污水处理等行业的29家企业废气污染整治,有效控制有机废气排放量,同比下降10%以上。今年,又有20家有机废气企业、38家汽修企业和港区161个液化品储罐列入整治范围。

  告诉群众最关注的信息

  每日经过城河路上的环境质量公告显示屏时,市民会特地看几眼。“显示屏上发布空气质量、环保部门工作动态以及生态重点工程进展等内容很及时,我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和生活相关的环境问题了。”一位老先生表示,环保部门将信息公开化,虽然会有不少压力,但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工作值得肯定,尤其是PM2.5的数据公开后,市民对于生态环境有了更直观认识。

  2008年起,区环保部门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长效机制,创造出具有镇海特色的生态文化新内容。

  张女士是我区民情日记的记录员之一,退休在家的她对于环境工作非常支持,除了按时记录环境信息,张女士还多次参加环保部门召开的季度环境信息发布会,提出意见建议。“只要有情况记录,环保部门都会联系我了解情况,并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布点监测。”张女士欣慰地说。

  据了解,区环保部门每日发布各类环境信息,定期公布5种主要特殊污染因子活动情况监测月报,每季度举行一次信息发布会,通报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和居民信访投诉及处理结果等情况,每年由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向社区居民和中小学师生通报环境状况和环保工作情况。区环保局还专门设立了网络发言人,对网民在网上反映的问题进行受理和答复。